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6.84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危詞聳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邦無道,危行言孫」的意思不同。《論語》的「危言」是指「正直的言論」。在宋代呂祖謙〈館職策〉中提到漢文帝時,國家承平,如果較之於「成康之治」也許不足,但是較之於春秋戰國以降的政情,則綽綽有餘了。但是在《漢書.卷四八.賈誼傳》中,卻提到賈誼上疏給文帝,奏章一開頭就說:當今國事,可以令人痛哭者一,流涕者二,長嘆息者六。從賈誼的奏章來看,似乎文帝時的朝政簡直糟透了,根本不像史實告訴我們的。有人就認為賈誼是在「危言駭世,姑一快胸中之憤」,意思是說賈誼是在故作驚人之語,好痛快地抒發內心的憤悶。呂氏這篇文章是今天可以找到關於「危言聳聽」較早的源頭。
見利忘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要他騙呂祿出遊,酈寄沒辦法,只好答應。周勃入據北軍後,先誅殺呂祿,接著一一剷除朝中呂氏勢力,使得漢文帝順利的繼位。班固在《漢書》中記載這則歷史事件,並且做下評論:漢文帝時,天下人都認為酈寄不顧道義,出賣朋友。但酈寄會這麼做,一方面是為了救父親,一方面為了國家的安定,不能說他出賣朋友,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後來「見利忘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
申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名培,生卒年不詳,魯國人。漢文帝時為博士,傳《詩經》之學,世稱魯詩。武帝時拜太中大夫。
昧利忘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要他騙呂祿出遊,酈寄沒辦法,只好答應。周勃入據北軍後,先誅殺呂祿,接著一一剷除朝中呂氏勢力,使得漢文帝順利的繼位。班固在《漢書》中記載這則歷史事件,並且做下評論:漢文帝時,天下人都認為酈寄不顧道義,出賣朋友。但酈寄會這麼做,一方面是為了救父親,一方面為了國家的安定,不能說他出賣朋友,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後來「見利忘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
好利忘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要他騙呂祿出遊,酈寄沒辦法,只好答應。周勃入據北軍後,先誅殺呂祿,接著一一剷除朝中呂氏勢力,使得漢文帝順利的繼位。班固在《漢書》中記載這則歷史事件,並且做下評論:漢文帝時,天下人都認為酈寄不顧道義,出賣朋友。但酈寄會這麼做,一方面是為了救父親,一方面為了國家的安定,不能說他出賣朋友,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後來「見利忘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
危言駭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邦無道,危行言孫」的意思不同。《論語》的「危言」是指「正直的言論」。在宋代呂祖謙〈館職策〉中提到漢文帝時,國家承平,如果較之於「成康之治」也許不足,但是較之於春秋戰國以降的政情,則綽綽有餘了。但是在《漢書.卷四八.賈誼傳》中,卻提到賈誼上疏給文帝,奏章一開頭就說:當今國事,可以令人痛哭者一,流涕者二,長嘆息者六。從賈誼的奏章來看,似乎文帝時的朝政簡直糟透了,根本不像史實告訴我們的。有人就認為賈誼是在「危言駭世,姑一快胸中之憤」,意思是說賈誼是在故作驚人之語,好痛快地抒發內心的憤悶。呂氏這篇文章是今天可以找到關於「危言聳聽」較早的源頭。
貫朽粟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穿錢的繩子已腐朽,倉庫的米糧也腐爛變壞。形容錢糧很多。參見「貫朽粟陳」條。宋.陸九淵〈問漢文武之治〉:「故其承文帝富庶之後,貫朽粟腐憤然欲犁匈奴之庭,以刷前世之恥。」
百金一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顧:藉著。 (4) 趙同:西漢時宦官,生卒年不詳。 (5) 竇長君:西漢觀津人,生卒年不詳。漢文帝竇皇后之弟。竇,音ㄉㄡˋ。 (6) 季布:西漢時人,生卒年不詳。楚漢相爭,初為項羽部將,數圍劉邦。及項羽滅,為劉邦追捕,後由朱家透過汝陰侯滕公,乃得赦免,並官郎中、中郎將及河東守等。 (7) 諫:用言語或行動勸告別人改正錯誤。 (8) 通:交往。 (9) 不說:不悅。說,通「悅」。 (10) 游揚:稱揚美名,使名聲遠播。 (11) 距:通「拒」,拒絕。
弋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黑色的粗厚絲織品。《漢書.卷四.文帝紀.贊曰》:「身衣弋綈,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帳無文繡,以示敦朴,為天下先。」唐.劉禹錫〈賀赦表〉:「菲食遵夏禹之規,弋綈法漢文之儉。」
聽天所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聽天由命」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聽天由命」原作「聽天任命」。孔臧是西漢魯人,孔子十一代孫。西漢文帝時,孔臧嗣蓼侯,遷博士,拜太常,歷位九卿。西漢初年,各家學說不一,對儒家思想解釋不同。孔臧對此極為不滿,因此上書皇帝,乞為太常博士,以為紀綱古訓,使後人治學時有所依循。孔臧共作賦二十四篇。在〈鴞賦〉之中,孔臧藉著屋頂上聚集了不祥的飛鴞,來辨明吉凶禍福之理。他認為禍福本非命中注定,所以沒有常規可循,乃是按照每個人的行為,而得到相對的報應;與其汲汲於趨吉避凶的迷信,不如聽憑天意,自然發展,而一個人只要能夠謹慎自己的言行舉止,居仁行義,又何必憂慮上天會降下災禍?後來「聽天由命」這句成語就從...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