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問題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問題教學法是啟發學生思想之一種教學方法,針對傳統講述法之缺點,由師生共同合作、共同計畫、共同提出問題、以求共同解決問題。學生所解決之問題,故可自教材中發現,但最重要的還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有密切相關之問題。教師可指導學生平日在社會、政治、經濟、教育等方面去發掘問題,然後再指導其思考,和循序漸進去解決問題。由此可知所謂問題教學法,就是教師利用有系統之步驟,來指導學生發掘和解決問題,藉以增加學生知識,充實學生生活經驗,和培養學生之思考能力的教學方法。目錄1 問題種類2 解決方法3 注意事項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問題種類1.依範...
行遠自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學做事須從淺近處著手,然後漸漸深入。即循序漸進。語本《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北齊書.卷三七.魏收傳》:「故云行遠自邇,登高自卑,可大可久,與世推移。」
斯金鈉(Skinner)操作條件作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操作條件作用,針對強化物的提供時間進行各式不同安排,以觀察個體正確反應率與強化實施的關係。(五)連續漸進法(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method)與塑造連續漸進法實以細部分解動作的方式,循序漸進將多個反應連貫為一複雜行為,此即為塑造(shaping)。(註2) 參考書目註1: 廖鳳池、陳美芳、胡致芬、王淑敏、黃宜敏編譯(1991),教育心理學,台北:...
登高自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做事由淺入深,由簡入繁,循序漸進。參見「升高自下」條。《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國立曾文農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年二月一日王增築校長接接掌本校,以一、五育並重,適性發展。二、推動社會教育,學校社區雙贏。三、溫和漸進,適才適所。四、研究創新,著重績效 的辦學理念積極轉型為綜合高中。94年2月,林淑娥校長接任,林校長辦學經驗豐富,到任後積極營造健康、和諧的校園,加強生活教;提高升學率與證照通過率。並爭取經費,興建教學大樓,帶動本校另一番新氣象。 交通資訊自行開車從高速公路麻豆交流道下往東,經麻豆市區往隆田方向不遠,即可在左手邊看到本校。從省道台1線轉隆田(縣道176)往西,過葫蘆埤,見台糖加油站改走左邊叉路,約500公尺可在右手邊看...
增強論(reinforcement_theor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斯金納的程式教學法和教學機。他強調在學習中應遵循小步子和及時反饋的原則,將大問題分成許多小問題,循序漸進;他還將編好的教學程式放在機器里對人進行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斯金納的強化理論和弗隆的期望理論都強調行為同其後果之間關係的重要性,但弗隆的期望理論較多地涉及主觀判斷等內部心理過程,而強化理論只討論刺激和行為的關係。 增強論具體應用的行為原則經過強化的行為趨向於重覆發生。所謂強化因素就是會使某種行為在將來重覆發生的可能性增加的任何一種“後果”。例如,當某種行為的後果是受人稱贊時,就增加了這種行為重覆發生的可能性。要依照...
畢其功於一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一次行動中把所有工作處理完成,達到總目標。如:「年輕人做事要逐步漸進,不能求畢其功於一役的。」
蠶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漸進式侵占他國的土地。秦.李斯〈諫逐客書〉:「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漢書.卷五一.賈山傳》:「蠶食諸侯,并吞海內。」
教育行政決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為人類沒有完全的理性,並受到個人能力與環境條件的限制,只能達到有限理性,因此只能做出滿意的決定。漸進模式:由美國學者Lindblom首創,認為決定是透過參與決定的社會互動來完成的。政治模式:一般為政治人物所用,是一種利益爭奪妥協的過程,各利益團體進行談判、協商,以做出大家可接受的決定。直覺模式:為專家在經過知識和經驗的累積、磨練而產生的一種潛意識決定行為。垃圾桶模式:組織內部具有高度不確定性, 呈現出看似有組織卻是無組織狀態,此狀態中,組織就像由參與者、問題、解決方案、選擇機會所交織而成的垃圾桶。而決定的形成嘗試在某...
限制式寫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組的方式來命題,則各個子題之間不僅具有相關性,而且有著由短而長、由淺入深、由易而難的層遞性,可以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突破長久以來的瓶頸。譬如要訓練學生運用譬喻技巧的能力,則可以從「同一喻體、喻依,不同喻解」造句,進展到「同一喻體,不同喻依、喻解」造句,更進而到在一個段落的寫作中地靈活運用譬喻格。這種命題方式對於寫作能力不佳的學生而言,其效果應當是更為顯著的。(一)子題之間須有關聯性在題組設計時,最好能依據一個主題來設計各子題,每個子題能運用不同的訓練技巧,因為各子題是環繞同一主題被設計出來的,所以自然地具有其關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