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語道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語道破」原作「一言明說破」。元代著名道士李道純,在送給焦提舉的〈滿庭芳.寂寞山居〉詞中提到:不論是隱居山中,或是處在吵雜的市集,想要通往玄妙的境界,即使資質再高的人,也得定心修煉才能參透。超脫生死並不是件難事,一句話就能明白說穿事理的真相。一句話就說穿:剛開始時先從調息靜心的禪定功夫修練起,然後再依次漸進,功成後就能位列仙班。「一語道破」這句成語可能從這裡的原文「一言明說破」演變而出。用來指用一句話就把事理的真相說穿。
盈科後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孟子離婁:「源泉滾滾,不捨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 2.語譯 比與做事依序而進,腳踏實地。 3.故事內容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循序漸進、按部就班、有條不紊 相反詞 好高騖遠、本末倒置、眼高手低 5.例句 從事任何工作都必須盈科後進,唯有以紮時的基礎作為根基,才能有所成就。
一了百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代大儒朱熹在講述為學方法時說:「資質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須節節用工。」他的意思是:資質高的人,領悟力強,只要一個癥結了解了,其他相關問題也就能跟著了解,無須逐次漸進地下功夫。在此,「一了一切了」是用來稱讚資質好,領悟力高的人。後來「一了百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主要的事一了結,其餘相關的事也隨之了結。這個成語中的「了」,原指了悟,後人運用時,則變用為「了結」之義,如清代小說《花月痕》第二○回:「大凡一個人,總是一死為難。當秋痕受餓時,能夠同侯氏一死,豈不是一了百了?」便是只要一死,萬事俱休的意思。
一步登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循序漸進
升堂入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先進》:「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比喻學問或技藝循序漸進,達到高深的境界。《三國志.卷一一.魏書.管寧傳》:「娛心黃老,游志六藝,升堂入室,究其閫奧。」也作「登堂入室」、「入室升堂」。
逐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隨時間遷移而漸進變化。如:「他的視力逐漸衰退。」《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使喚的人,鋪中現有,逐漸再討便是。」
口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斷與區分一般日常性口吃與真正的口吃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語言治療師還是能根據某些特徵做判斷。口吃通常是漸進式的,大約在孩子五歲左右時開始明顯。有時要確定孩童是否真有口吃的問題,唯一的方法就是,長時間觀察口吃問題是變輕微了,還是更嚴重。要診斷口吃,治療師要在不同的說話情境中觀察孩子,詳細記錄他口吃的頻率,以及是否表現出受挫的行為:如跺腳、握緊拳頭、做鬼臉的動作。我們常同時採用正式的測驗與非正式的方法來診斷與評量口吃的程度。 二、口吃問題的特徵有口吃問題的孩童可能會有以下行為:1. 重複字的首音。2. 重複部分的子音。3. 拉...
瑞吉歐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展於義大利的瑞吉歐課程(Reggio-Emilia Approach),認為兒童並非從教學中學得知識,而是藉由親手操作、參與老師安排的教材、教具、活動中習得。教學理念反映多樣的教育哲學思想,像是杜威「做中學」的理念,皮亞傑知識是由孩子建構所習得,或是維高斯基「漸進發展區」的概念,幼兒可藉由成人或年長同儕協助達成更高一層心智能力的發展等等。瑞吉歐課程有幾項特性。首先,方案的主題是由師生共同決定。教師藉由觀察幼兒興趣或需求來擬定主題,並透過提供材料、提問來幫助幼兒探索主題。發展中的方案往往因孩子的興趣而延伸到不可預知的方向...
練習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我分析、自我改正的能力。練習作業應有步驟、有計畫、由簡而繁、由易而難、由淺入深、由模仿到創造,循序漸進。練習的方式應求多樣化,如口頭的、書面的、個人的、團體的、單項知識技能的練習。既可引起學生練習的興趣,又可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把握個別化的經營,真正有價值的練習是適應學生個別差異的活動設計。 資料來源黃政傑(2007)。教學原理。師大書苑有限公司。146-148。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練習教學法
發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展,逐漸進展。[例]良好的教育是孩童身心健全發展的重要關鍵。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