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91.95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中搖曳晃動的火。比喻世事及歲月遷流迅速。唐.杜甫〈佳人〉詩:「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
賦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竟陵王子良等人以刻擊缽限時寫詩的故事。見《南史.卷五九.王僧儒傳》。後用以形容才思敏捷。《南史.卷二二.王曇首傳》:「轉黃門侍郎,每預朝宴,刻賦詩,文不加點,帝深賞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節慶名。此詞為中世紀英格蘭的用語,源自「Kantel-messe」或稱「小宴會」(Little Feast),其慶祝之日期為二月二日。因在「逾越宴」(Crossing Feast,也是冬至的節慶:十二月二十五日)之後,人們吃過大餐,只剩下小部份的食物為「聖節」準備了。「kantel」就是指麵包的某部份,而「messe」則是群體的宴會。不知為何古老的詞語轉成「火」(candle)一字。早期「聖節」的儀式舞蹈為碎步之動作,且舞者執著火而舞。此舞可與《火炬舞》(Torch Dance)或《勃浪舞》(Branle)相比較。而「Kantel-messe」是在「林肯客棧」舉行,由法官領舞,為「年之...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蕊燃燒後,結成的穗狀物。宋.范成大〈晚步宣華舊苑〉詩:「歸來更了程書債,目眚昏花穗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亮的火。《文選.謝惠連.雪賦》:「燎薰鑪兮炳明,酌桂酒兮揚清曲。」《文選.張協.雜詩一○首之一》:「蜻蛚吟階下,飛蛾拂明。」
食用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紫葳科蠟樹屬,常綠小喬木。幹皮縱裂斑駁。三出複葉,小葉卵形,總柄有翅。幹生花,花冠黃綠色,漏斗形,長四至六公分。果表面光滑,黃白色,圓棒狀如蠟,約十至二十五公分,由幹面垂生,可供食用。原產巴拿馬。
當風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迎著風拿火。比喻身臨險境。《孤本元明雜劇.勘金環.第三折》:「我性命恰便似當風秉,恰便似水上浮漚。」
飛蛾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自尋死路、自取滅亡。宋.黃庭堅〈演雅〉詩:「蛣蜣轉丸賤蘇合,飛蛾赴甘死禍。」也作「飛蛾赴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來插蠟蠋的器具,多用銅錫等製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小木片上塗有硫黃製成的引火物,猶如現在的火柴。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五.發》:「杭人削松木為小片,其薄如紙,鎔硫黃塗木片頂分許,名曰發,又曰焠兒。」
2.點火。宋.馬永卿《嬾真子》卷五:「看書至夜分,乃自掩火滅而睡,至五更初,公即自起發點燈著述,夜夜如此。」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