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6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初次見面時所送的禮物。通「贄」。《禮記.郊特》:「執摯以相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進獻。如:「奉獻」。《周禮.地官.大司徒》:「祀五帝,奉牛,羞其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祭祀時,把畜的血塗在器皿上,用來祭祀神靈稱為「釁」。《孟子.梁惠王上》:「將以釁鐘。」宋.陸游〈雪中忽起從戎之興戲作〉詩四首之二:「獸奔鳥散何勞逐,直斬單于釁寶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拚、捨棄、犧。如:「豁出生命」、「豁著命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泛指驅趕畜。如:「驅牛」、「驅羊」。
前仆後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戰時前面的人倒下,後面的繼續往前衝。形容不怕犧,奮勇向前。《清史稿.卷四一三.曾國荃傳》:「賊環攻六晝夜,彭毓橘等乘其乏出擊,破賊營四。賊悉向東路,填壕而進,前仆後繼。」也作「前仆後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圈養畜的柵欄。如:「馬棧」、「牛棧」。《文選.顏延之.赭白馬賦》:「歲老氣殫,斃於內棧。」
焦頭爛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燒焦頭,灼爛額。形容救火時為火燒灼得很嚴重。#語本《漢書.卷六八.霍光傳》。後用「焦頭爛額」比喻做事陷入十分狼狽窘迫的困境或犧慘重。△「頭破血流」
仁至義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祭祀有功於農事諸神,極盡仁義之道。語本《禮記.郊特》:「蠟之祭也,主先嗇而祭司嗇也,祭百種以報嗇也,饗農及郵表畷禽獸,仁之至,義之盡也。」後用以指盡最大的努力,以關懷照顧他人。明.沈受先《三元記》第三六齣:「詔曰:『恤貧者仁,樂施者義,仁至義盡,實宜寵褒。』」
捨生取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指為正義真理不惜犧生命。宋.蘇軾〈乞將臺諫官章疏降付有司根治劄子〉:「夫君子所重者名節也。故有捨生取義、殺身成仁、可殺不可辱之語。」也作「捨身取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