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09.39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多難興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唐《潛書.思憤》:「且夫古之人,沮抑志奮,困阨學成。或內寧而啟亂,或多難以興邦。」
詮釋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斯對話與宗教詮釋的意義。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陳嘉陽(2012)。教育概論(上冊),頁154。教策略研究中心。
眉飛色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喜悅得意的神情。[例]當他聽到自己通過試的消息時,不禁眉飛色舞,喜形於色。
社會階層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 stratification 參考資料陳嘉陽(2012)。教育概論(上冊),頁198-199。教策略研究中心。李文仁(2006)。台灣高教擴張與社會階層化之探究。佛光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代幣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關鍵字:token economics 參考資料陳嘉陽(2012)。教育概論(上冊),頁359。教策略研究中心。詹傑森(2007) 。國小高年級教師代幣制度運用策略與理念之探討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劉春榮(1984)。代幣制度對國小兒童適應行為、班級氣氛及學業成績之成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1]
流芳百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三國志》載魏文帝曹丕在后過世之後,想要立文德郭皇后,中郎棧潛知道這個消息就上疏說:「歷代帝王治理天下時,因為外有賢臣輔佐,內有賢明的妻子相助,所以國家更加興盛,例如黃帝的元妃嫘祖,舜的后妃娥皇和女英,都是以賢明的美名流傳於世,而夏朝的桀會逃亡到南巢,是因為寵愛末喜,終日飲酒作樂,又暴虐無道,以致亡國;商朝的紂王,在眾臣面前施行炮烙的酷刑,藉以取悅妲己,導致國家滅亡。由這些例子來看,立皇后應該要謹慎,除了出身世族,更要德性賢淑,能管理六宮,虔誠奉侍祖先,述治女教者。後宮和諧,帝王才能專心治理天下。」後來「流芳百世」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美名流傳後世、為人所稱頌。
當事人中心治療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創造力。(6) 重視生活能力學習以適應變動的社會。 參考書目陳嘉陽(2003) 教育概論(上冊)。教策略研究中心。P413-414。游恆山,邊光昶(1999 ) 心理治療與諮商理論,五南圖書出版公司。魏麗敏,黃德祥(1995)諮商理論與技術,五南圖書出版公司。陳逸群譯,Brian Thorne著(2000)羅傑斯,生命潛能文化。江光榮(2001)人性的迷失與復歸─羅傑斯的人本心理學,貓頭鷹出版。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當事人中心治療法英文關鍵字: Person-centered Th...
課程本位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習進步的情形。4. 評量結果常作為教學決策的依據。 三、特殊教育上的應用特殊教育方案肇始於特殊兒童的選、鑑定、分類,然後加以安置、編班分組,再加以安排課程、編選教材與實施個別化教學活動。教學時,特殊教育教師尚需不斷的評量學習成果,配合學生需求,改變教學策略,來有效達成特殊教育的教學目標。而課程本位評量在這一連串的特殊教育活動,扮演一定的角色。就整體來說,課程本位評量在特殊教育的應用,以鑑定安置及診療教學兩項功能最為重要。在鑑定安置方面,課程本位評量可以提供有效的
木桶原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可以將木桶視為人力資源管理的績效,木桶的板則分別代表人力資源規劃、工作分析與職位設計、人員的招募選和雇用、發展培訓、績效管理、薪酬管理、企業文化等各方面內容。所以,木桶有大小之分,木桶原理也有整體和局部之分,我們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到你自己的桶,然後找到那塊最短的板,加高它!  但是,要想完全剋服最薄弱的環節是不可能的,一根鏈條總有最弱的環節,強弱本來就是相對而言的。問題在於你能承擔這個弱點到什麼程度,一旦它已成為阻礙工作的瓶頸,就必須下手了。 木桶效應的推廣運用  除了用人,木桶效應在企業的銷售能力、市場開發能力、...
心滿意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滿意足」是指心意滿足。《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中》中有「豐等爵位已盛,心意既滿」這句話,以「心意既滿」描述王莽心腹豐等人受封高官,子孫亦受恩惠,心意滿足。豐等人當初依附王莽,原只是想攀龍附鳳以求取功名,不料王莽竟然篡漢,自立為帝,以豐等人為功臣,大肆加封進爵,豐等人畢竟為漢朝故臣,對漢朝宗室與天下豪傑仍心存顧忌,也不敢太過囂張,所以才會有「心意既滿」之感。後來「心滿意足」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心意滿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