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媽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1)對母親的稱呼。宋.洪邁《夷堅丙志.卷一○.黃法師醮》:「黃師見夫人在坐,叔介至前,即仆地曰:『媽媽在此,……。』」《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一三出》:「奴家爹爹王德用,身為宰執,名號黑王。媽媽兩國夫人劉氏。」(2)對年長婦人的稱呼。明.無名氏《白兔記》第二齣:「東村頭張媽媽,西村頭李媽媽。」《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兩個見是個婦人,無甚妨礙,便動問道:『媽媽何來?為甚這般苦楚?可對我們說知則個。』」(3)對老妻的稱呼。《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張士廉,年過六旬,媽媽死後,孑然一身,並無兒女。」《劉知遠諸宮調.第一二》:「衙內告夫人:『媽媽尊察,只取得他來,交為一妳母足矣。』」(4)鴇母。即妓女的假母。《大宋宣和遺事.亨集》:「師師聞道,諕得魂不著體,急離坐位,說與他娘……,李媽媽聽得這話,慌忙走去告報與左右二廂捉殺使孫榮。」元.無名氏《雲窗夢》第二折:「妾身是洛陽樂籍張媽媽是也。來到這汴梁聞知這鄭一女兒月蓮,因不掙錢,賭氣要賣。」也稱為「媽兒」。(5)婢女對女主人的稱呼。《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四二出》:「(淨、貼)媽媽,莫要提起。(未)照管頭撞。(丑)你與我請府眷轎先去,我一面備馬來。」《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告媽媽,不是錦兒多口,不如媽媽且歸,明日爹爹自歸來。」(6)對婆婆的稱呼。《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惱得心頭火氣沖,不知那個是媽媽,不知那個是公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做生意、買賣等的人對顧主的稱呼。如:「顧客」、「乘客」、「客滿」。《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宋人有酤酒者,升概既平,愈客甚謹。」《老殘遊記》第五回:「漸漸的打尖的客陸續都到店裡。」
妄自尊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驕矜自大,自命不凡。《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子陽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紅樓夢》第一四回:「水溶在轎內欠身含笑答禮,仍以世交稱呼接待,並不妄自尊大。」
避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舊時為了表示尊敬,在言語或書寫時,不直接稱呼君主、祖宗或尊長的名號,而改以缺筆、缺字、換字、改音等各種方式,稱為「避諱」。[例]今天一般人替小孩取名字時,仍有避諱的習慣,如不使用與長輩名字相同的字。
姨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1)稱外祖母、祖母的姊妹。(2)傳統婦女對丈夫姨母的稱呼
袍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袍,外衣;澤,通「襗」,內衣。語本《詩經.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豈曰無衣,與子同澤。」後遂用「同袍同澤」形容軍人間休戚與共的友情;省為「袍澤」,作為軍中同事的稱呼。如:「袍澤之誼」、「袍澤故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時對君王的稱呼。[例]夏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稱謂:(1)對爸爸的稱呼。如:「父親」、「養父」、「家父」、「繼父」。《詩經.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2)用以尊稱親族中男性的長輩。如:「伯父」、「叔父」、「舅父」、「祖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對敵人輕蔑的稱呼。宋.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詞:「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喻世明言.卷三十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官府只慮我北去通虜,決不疑在近地。」
借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標誌例:諸葛亮<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借人、事、物的所在或所屬代人、事、物以出生地稱呼其人,是古代文人的雅習。如稱韓愈為韓昌黎(韓愈祖籍昌黎)。或是由所在位置替代,如「東市」替代「刑場」,由於古代的刑場在長安的東邊,故以「東市」代之。(註二)1.曹操<短歌行>:「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2.司馬光<訓儉示康>:「石崇以奢靡誇人,卒以此死東市。」 以事物的資料或工具借代事物以製物的資料代事物或是以行事的工具代事物。(註一)1.劉禹錫<陋室銘>:「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2.文天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