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55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憤氣填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義憤填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義憤填膺」係由「義憤」及「填膺」二語組合而成。 「義憤」見於《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列傳.序》,〈逸民列傳〉是記敘東漢時品行高節、隱居不仕的人,作者范曄在序中寫明為這些人立傳的原因。西漢末年時,王莽篡位,士人內心都充滿了「義憤」,卻無法表達出來,見到傳統文化被破壞殆盡,都不願再出來為國家盡力,紛紛隱居起來。即使後來漢光武帝禮聘他們,也不願意出仕,更不用說到了東漢中後期,小人當道的時候了。這種高尚的品行是值得為他們立傳的。 「義憤」是指士人見到漢室衰微,以致王莽有機可乘,奪取政權,心裡充滿了正義的憤怒。 「填膺」則見於唐.高適〈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
流移失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流離失所」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流離失所」係由「流離」及「失所」二語組合而成。 「流離」是出自《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先是貶抑外族,開啟戰端;之後又一味仿古,更改既有的制度法令,一時間天下動蕩不安。在位末年,因遇到乾旱,穀物歉收,使得百姓生活陷入困境,造成幾十萬流民轉入關中,對此王莽下詔為自己辯護說:自己因為遭到厄運,連帶作物遭受霜害和蝗災,以致連年災荒,又有外族侵犯,盜賊群起,結果造成百姓流亡離散。 「流離」的典源又見《漢書.卷四五.蒯伍江息夫傳.蒯通》、《漢書.卷八三.薛宣朱博傳.薛宣》。〈蒯通傳〉內容則是表述謀士蒯(ㄎㄨㄞˇ)通為齊王韓信...
西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代名。(西元535~556)北魏孝武帝誅殺權臣高歡不成,西奔長安,投奔關西大都督宇文泰,史稱「西魏」。後宇文覺篡位立北周。
不學無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臨終前,囑託霍光輔佐年僅八歲的昭帝。 (6) 摧燕王,仆上官:燕王與左將軍上官桀密謀殺害霍光,廢帝篡位。東窗事發後,霍光盡誅上官桀與其黨羽,燕王自盡。燕王,劉旦,漢武帝第四子。仆,傾倒。上官,上官桀,武帝時為太僕,臨終時又命為左將軍。與霍光為親家,子為驃騎將軍,封桑樂候,孫女為昭帝后,權傾一時,遂與霍光爭權,後因與燕王謀反失敗被誅。 (7) 處廢置之際:指昭帝崩後,欲立武帝孫昌邑王劉賀為帝。劉賀入宮後,行為放蕩淫亂,霍光與群臣力諫太后,廢昌邑王,另立武帝曾孫病已,是為宣帝。廢置,認為無用而擱在一邊。 (8) 擁昭立宣:擁立昭帝及宣帝。 (9) 師保:教輔太子之官職。 (10) 周公:...
少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夏代的中興君主。帝相的兒子,寒浞弒相篡位,相的皇后緡已娠,逃歸有仍,生少康。及長,滅寒浞,光復夏統,號稱中興,在位二十二年崩。
移天徙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移天易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移」、「易」,均有變換之意,「移天易日」是指將天日改換了,出自於《晉書.卷五九.齊王冏列傳》。內容記載晉惠帝時,趙王司馬倫聽信寵臣孫秀的話,偽造聖旨廢后,誣殺忠良,還將惠帝驅逐,奪權篡位,引起眾怒。齊王司馬冏等人起兵討伐他,兩人因而伏法。但平亂後,司馬冏權勢漸大,態度日趨驕傲,也逐漸引起眾人不滿。河間王司馬顒上書陳述他的罪狀,司馬冏聽說後非常苦惱,與部屬商議該如何應對。有人建議他將權力讓出來,從事中郎葛旟聽了生氣地說:「趙庶人聽任孫秀,移天易日,當時喋喋,莫敢先唱。」意思即是指當初趙王司馬倫聽信孫秀的話,胡作非為,當時大家都在私底下談論,沒人敢發難...
摧朽拉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盡矣。 〔注解〕 (1) 漢:西元前206∼220,由漢高祖劉邦創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被曹丕篡位而亡,共歷時四百餘年。因其間曾被王莽篡奪,後劉秀又將王莽消滅,重建漢室,故史稱漢光武帝劉秀以前為「前漢」,以後為「後漢」。 (2) 秦:西元前248∼前207,戰國秦滅六國後,秦王政統一天下,建都咸陽,實行中央集權。因秦始皇專制獨裁,二世皇帝殘暴統治,致使六國遺民紛紛起兵抗暴,後為劉邦所滅。 (3) 鐫金石:雕鑿頌揚功德的箴銘。鐫,音ㄐㄩㄢ,雕鑿、雕刻。
杜門自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閉門不出,主動與外界隔絕。《漢書.卷四○.張陳王周傳.贊曰》:「及呂后時,事多故矣,平竟自免,以智終。王陵廷事,杜門自絕,亦各其志也。」《後漢書.卷二五.卓茂傳》:「及莽篡位,遣使齎玄纁、束帛,請為國師,遂歐血託病,杜門自絕。」
拉枯折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盡矣。 〔注解〕 (1) 漢:西元前206∼220,由漢高祖劉邦創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被曹丕篡位而亡,共歷時四百餘年。因其間曾被王莽篡奪,後劉秀又將王莽消滅,重建漢室,故史稱漢光武帝劉秀以前為「前漢」,以後為「後漢」。 (2) 秦:西元前248∼前207,戰國秦滅六國後,秦王政統一天下,建都咸陽,實行中央集權。因秦始皇專制獨裁,二世皇帝殘暴統治,致使六國遺民紛紛起兵抗暴,後為劉邦所滅。 (3) 鐫金石:雕鑿頌揚功德的箴銘。鐫,音ㄐㄩㄢ,雕鑿、雕刻。
宇文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542~557)字陁羅尼,宇文泰之子。仕西魏封周公,後篡位自立,國號周,史稱北周。在位一年,為從兄宇文護所弒,諡孝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