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15.37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朝代名:(1) (西元前 206∼220)劉邦滅秦,國號漢,建都長安。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被曹丕篡位而亡,共歷時四百年。 (2) (西元221∼264)劉備以宗室稱帝於蜀,繼承漢統,為二國之一。凡二主,為魏所滅,共歷時四十三年。史稱為「蜀漢」。
朋比為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代名,西元前206∼西元220,由漢高祖劉邦滅秦,並打敗項羽所創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被曹丕篡位而亡,共歷時四百年之久。因其間曾被王莽篡奪,後劉秀又將王莽消滅,重建漢室,故史稱漢光武帝劉秀以前為「前漢」,以後為「後漢」。 (2) 骨鯁:比喻正直。鯁,音ㄍㄥˇ。 (3) 疾:憎恨。 (4) 黨錮之獄:東漢末,桓帝、靈帝之際,宦官干政弄權,朝綱大敗,太學生起而批判,反遭奸宦構陷,被捕入獄者數百人,而校尉李膺、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等人均被殺。前後共兩次,朝中賢良盡失,史稱為「黨錮之禍」。錮,音ㄍㄨˋ。 (5) 訖:窮盡、消滅。 (6) 朋比:一群人彼此勾結集黨營私。 (7) 構毀...
三教九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2) 漢:朝代名。西元前206∼西元220。自漢高祖劉邦滅秦起,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被曹丕篡位而亡,共歷時四百年餘之久。因其間曾被王莽篡奪,後劉秀又將王莽消滅,重建漢室,故史稱漢光武帝劉秀以前為「前漢」,以後為「後漢」。 (3) 劉向:西元前77∼前6,字子政,本名更生,漢沛縣人。高祖弟楚元王劉交的第四代孫。元帝時為中壘校尉,後因權臣專政,被廢十多年。成帝時,改名為向,任光祿大夫,校閱經傳諸子詩賦等書籍,撰成《別錄》一書,為我國最早的圖書分類目錄。
群策群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 漢:西元前206∼西元220,由漢高祖劉邦滅秦,並打敗項羽所創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被曹丕篡位而亡,共歷時四百年之久。因其間曾被王莽篡奪,後劉秀又將王莽消滅,重建漢室,故史稱漢光武帝劉秀以前為「前漢」,以後為「後漢」。此指劉邦。 (6) 屈:音ㄐㄩㄝˊ,竭盡。 (7) 群策:眾人的計謀。 (8) 憝:音ㄉㄨㄟˋ,怨恨、憎惡。 (9) 克:戰勝、攻破。 (10) 負:失敗。 (11) 天曷故焉:和天命有什麼關係呢?曷,音ㄏㄜˊ,通「何」。
流離失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離失所」係由「流離」及「失所」二語組合而成。 「流離」是出自《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先是貶抑外族,開啟戰端;之後又一味仿古,更改既有的制度法令,一時間天下動蕩不安。在位末年,因遇到乾旱,穀物歉收,使得百姓生活陷入困境,造成幾十萬流民轉入關中,對此王莽下詔為自己辯護說:自己因為遭到厄運,連帶作物遭受霜害和蝗災,以致連年災荒,又有外族侵犯,盜賊群起,結果造成百姓流亡離散。 「流離」的典源又見《漢書.卷四五.蒯伍江息夫傳.蒯通》、《漢書.卷八三.薛宣朱博傳.薛宣》。〈蒯通傳〉內容則是表述謀士蒯(ㄎㄨㄞˇ)通為齊王韓信分析天下局勢,說到劉邦和項羽相爭多年,造成...
摧枯折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盡矣。 〔注解〕 (1) 漢:西元前206∼220,由漢高祖劉邦創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被曹丕篡位而亡,共歷時四百餘年。因其間曾被王莽篡奪,後劉秀又將王莽消滅,重建漢室,故史稱漢光武帝劉秀以前為「前漢」,以後為「後漢」。 (2) 秦:西元前248∼前207,戰國秦滅六國後,秦王政統一天下,建都咸陽,實行中央集權。因秦始皇專制獨裁,二世皇帝殘暴統治,致使六國遺民紛紛起兵抗暴,後為劉邦所滅。 (3) 鐫金石:雕鑿頌揚功德的箴銘。鐫,音ㄐㄩㄢ,雕鑿、雕刻。
不得要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 漢:西元前206∼西元220,漢高祖劉邦滅秦,打敗項羽所創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被曹丕篡位而亡,共歷時四百年之久。因其間曾被王莽篡奪,後劉秀又將王莽消滅,重建漢室,故史稱漢光武帝劉秀以前為前漢,以後為後漢。 (6) 騫:張騫(?∼西元前114),字子文,西漢成固人。武帝時以軍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將,出使烏孫,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諸國方與漢交通,使漢朝能與中亞交流,並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兩條通路,並引進優良馬種、葡萄及苜蓿等。
氣憤填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義憤填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義憤填膺」係由「義憤」及「填膺」二語組合而成。 「義憤」見於《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列傳.序》,〈逸民列傳〉是記敘東漢時品行高節、隱居不仕的人,作者范曄在序中寫明為這些人立傳的原因。西漢末年時,王莽篡位,士人內心都充滿了「義憤」,卻無法表達出來,見到傳統文化被破壞殆盡,都不願再出來為國家盡力,紛紛隱居起來。即使後來漢光武帝禮聘他們,也不願意出仕,更不用說到了東漢中後期,小人當道的時候了。這種高尚的品行是值得為他們立傳的。 「義憤」是指士人見到漢室衰微,以致王莽有機可乘,奪取政權,心裡充滿了正義的憤怒。 「填膺」則見於唐.高適〈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
羅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虛構罪狀,陷害無辜。[例]他為了達到篡位的目的,不惜羅織罪名陷害忠良,來剷除異已。
王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長安為常安,是為建國元年本為初始元年十二月初一,王莽改為始建國元年正月初一。王莽開中國歷史上通過篡位作皇帝的先河。因傳統史觀較鄙棄篡位這種移轉政權的方式,王莽此後一直以被中國歷代史家形容為偽君子。他當上皇帝後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屢次改變王莽幣|幣制,更改西漢官制|官制與官名,以王田制為名恢復井田制,把鹽、鐵、酒、幣制及山林川澤收歸國有,不停回復西周時代的周禮模式。“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屬,皆不得買賣”。由於政策多迂通不合實情處,百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