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8.12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金馬玉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的金馬門與玉堂殿。後世用以指翰林院,引申為顯赫的高位。明.陳汝元《金蓮記》第八齣:「吾想金馬玉堂,雖然清貴,竹籬茆舍,亦自逍遙。」《幼學瓊林.卷一.文臣類》:「金馬玉堂,羨翰林之聲價。」也作「玉堂金馬」、「玉堂金門」。
玉堂金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的玉堂殿及金馬門。後用以稱翰林院或顯赫的高位。元.戴善甫《風光好》第三折:「此別後我專想著你玉堂金馬懷離恨,誰再與野草閒花作近鄰。」也作「金馬玉堂」、「玉堂金門」。
春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春聯。即後來宋代翰林院於立春日時,書寫詞句貼於禁中門帳的春帖子。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一.禮異》:「北朝婦人,常以冬至日進履襪及鞾。正月進箕帚、長花生。立春進春書。」唐.張子容〈除日〉詩:「拾樵供歲火,帖牖作春書。」
柯劭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簡介3 評價4 著作 生平柯劭忞(1848年-1933年),字鳳孫,山東膠縣人[1]。民國初年國學家、史學家。曾任輔仁大學(北京)董事會董事。 簡介少孤,由母李長霞教導長大,博極群書,過目不忘。光緒十二年(1886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民國成立以後,感念前朝恩澤,以遜清遺老自居。他曾嘗獨力撰著《新元史》,補充了許多新內容,糾正了不少錯誤。日本東京帝國大學贈文學博士學位。民國八年(1919)十二月,徐世昌總統明令《新元史》列入正史,是為第二十五史。 評價學術界對《新元史》評價頗高,認為此書乃集五百多年各...
編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掌修國史、會要、實錄的官吏。宋代設有史館編修,明、清則隸屬翰林院,與修撰、檢討同稱史官。
依本畫葫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依樣畫葫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宋臣陶穀博學多識、文筆很好,擔任翰林院學士一職多年,一直期望能受到重用,可是幾次晉升為宰相的人,往往文筆不如他,名譽和聲望也都在他之下。他心裡很不平,於是要他的朋友在宋太祖面前推薦他,並認為自己在翰林院任職多年,為國家盡心盡力,應當升職。但宋太祖並不重視文學,認為翰林院學士所草擬的典章制度,只是拿前人的舊本來改動字句,就像俗話說的依照葫蘆的樣子畫葫蘆罷了,哪裡需要盡什麼力?陶穀知道後就在翰林院的壁上寫下一首詩,自嘲只能「依樣畫葫蘆」,不能有所作為。後來「依樣畫葫蘆」被用來比喻一味模仿,毫無創見。
白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唐詔書以麻紙謄寫,麻紙則有黃、白二種。舉凡立后、建儲、討伐,及拜免將相等大事,皆用白麻詔書,制敕則用黃麻詔書。唐.李肇《翰林志》:「凡赦書、德音、立后、建儲、大誅、討免三公宰相命將曰制,並用白麻紙,不用印。」宋.王溥《唐會要.卷五七.翰林院》:「凡將相出入,皆翰林草制,謂之白麻。」
磨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明、清科舉時,對鄉、會試卷,按例須進呈,派翰林院儒臣覆核,檢查詞句、書法是否符合規定,稱為「磨勘」。見明.黃佐《翰林記.卷一一.評駁進呈試錄》、清.孫承澤《天府廣記.卷一七.禮部磨勘》。
封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封閉房屋或器物的籤條。《儒林外史》第一○回:「兩公子走過船來,看見貼著『翰林院』的封條。」《文明小史》第二九回:「誰知門已鎖了,貼上一張正堂的封條,進去不得。」也稱為「封皮」。
薛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392~1464)字德溫,號敬軒,明河津人。成祖永樂年間進士,英宗時官至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入閣參預機務,學本程朱,以躬行復性為主,世稱瑄為「河東派」。為文雅正,詩多沖澹高秀、吐言天拔。卒贈禮部尚書,諡文清。著有《薛文清集》、《河汾詩集》、《薛子道論》、《從征名言》、《讀書錄》等。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