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1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社稷之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春秋時代附庸於大國的小國。語本《論語.季氏》:「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後泛指擔當國家大任的官員。《禮記.檀弓下》:「有臣柳莊也者,非寡人之臣,社稷之臣也。」元.李文蔚《蔣神靈應》第二折:「若論此子,乃社稷之臣,棟梁之材,堪可掛印為帥。」
|
忠臣義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忠義愛國的人。《文選.曹植.求自試表》:「每覽史籍,觀古忠臣義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國家之難。」《精忠岳傳》第七三回:「忠臣義士,盡陷羅網之中;亂臣賊子,咸置廟廊之上。」
|
五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禹、稷、契、皋陶、伯益為舜之五臣。
2.虢叔、閎夭、泰顛、散宜生、南宮括為周文王之五臣。
3.晉文公之五臣有二說,李善謂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司空季子為五臣;劉良謂趙衰、先軫、魏武子、賈佗、狐偃為五臣。
4.令尹子文、葉公子高、莫敖大心、棼冒勃蘇、蒙穀為楚威王之五臣。
5.謝弘微、王華、王曇首、殷景仁、劉湛等為南朝宋文帝之五臣。
6.唐開元時呂延祚集呂延濟、劉良、張銑、呂向、李周翰五人注《文選》以進於朝,稱「五臣注文選」。
|
內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國內之臣,亦指屬下諸侯。《左傳.莊公二十三年》晉.杜預.注:「天子內臣,不得外交諸侯,故不言使。」《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唐蒙使略通夜郎,而邛笮之君請為內臣受吏。」
2.宮禁親近之臣。唐.韓愈〈順宗實錄一〉:「二十餘日,中外不通,兩宮安否?朝臣咸憂懼,莫知所為,雖翰林內臣,亦無知者。」
3.宦官、太監。《喻世明言.卷三二.遊酆都胡母迪吟詩》:「復至南垣一小門,題曰:『不忠內臣之獄。』」
|
純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忠心耿耿,純一不貳的臣子。《左傳.隱公四年》:「石碏,純臣也。」
|
五位君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禪宗曹洞宗的教法。由洞山良价和弟子曹山本寂所共創,用以誘導弟子。五位君臣,是空理和現象關係的說明。五位,指正位、偏位、偏中正、正中來、兼帶。將五位配以君臣則君為正位,臣為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視臣是正中偏,君臣道合是兼帶。《人天眼目》卷三:「僧問曹山五位君臣旨訣,山云:『正位即屬空界,本來無物;偏位即色界,有萬形像;偏中正者,舍事入理,正中來者,背理就事,兼帶者,冥應眾緣,不隨眾有,非染非淨,非正非偏。』」
|
近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君主左右侍從的臣子。《史記.卷一○三.萬石君傳》:「嘗欲請治上近臣所忠、九卿咸宣罪,不能服,反受其過,贖罪。」《三國演義》第二回:「毀謗近臣,冒瀆朕躬。」
|
謀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謀略的臣子。《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敵國破,謀臣亡。」《三國演義》第一○回:「自是曹操部下,文有謀臣,武有猛將,威鎮山東。」
|
朝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廷的各級官員。《韓非子.三守》:「國無臣者,豈郎中虛而朝臣少哉?」《紅樓夢》第一一九回:「賈蘭等朝臣散後拜了座師,並聽見朝內有大赦的信,便回了王夫人等。」
|
亂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善於治國的能臣。《書經.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魏書.卷五三.李孝伯等傳.史臣曰》:「位當端揆,身任梁棟,德洽家門,功著王室。蓋有魏之亂臣也。」
2.作亂叛國的臣子。《管子.君臣下》:「君為倒君,臣為亂臣,國之衰也,可坐而待之。」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