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6.17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內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國內之臣,亦指屬下諸侯。《左傳.莊公二十三年》晉.杜預.注:「天子內臣,不得外交諸侯,故不言使。」《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唐蒙使略通夜郎,而邛笮之君請為內臣受吏。」
2.宮禁親近之臣。唐.韓愈〈順宗實錄一〉:「二十餘日,中外不通,兩宮安否?朝臣咸憂懼,莫知所為,雖翰林內臣,亦無知者。」
3.宦官、太監。《喻世明言.卷三二.遊酆都胡母迪吟詩》:「復至南垣一小門,題曰:『不忠內臣之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裡面的。與「外」相對。如:「內部」、「內科」、「室內」、「內衣」、「國內」、「內在美」。
隱藏的、暗中的。如:「內情」、「內定」。
稱自己的妻子或妻方的親屬。如:「內人」、「內兄」、「內親」、「內姪」、「賢內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君王底下的官員。如:「臣子」、「大臣」、「君臣」。
像臣子般的服從。如:「臣服」。
淋漓盡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李清《三垣筆記.卷上.崇禎補遺》內臣劉若愚先為霍給諫維華、楊侍御維垣所糾,擬絞繫獄。予於朝審時猶及見之獄中所著《酌中志略》,敘次大內1>規制井井2>,而所紀客氏3>、魏忠賢4>驕橫狀,亦淋漓盡致,其為史家必採無疑。然以如此博洽宏才,而迫於太監李永貞喚召,又知永貞必敗而不能見幾托病以去,致自罹網羅,可歎也。後竟斃於獄。 〔注解〕 (1) 大內:皇宮。 (2) 井井:有條理的樣子。 (3) 客氏:西元?∼1627,明熹宗乳母。熹宗即位後,封為奉聖夫人。仗帝之寵信,與閹人魏忠賢私通,假傳聖旨,殘害后妃,為亂宮中。至思宗即位,法辦二人,客氏於浣衣局被鞭笞至死。 (4) 魏忠賢:原名魏盡忠...
圖窮匕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策.燕策三》1>既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嘉為先言於秦王曰:「燕王誠振畏慕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拒大王,願舉國為內臣,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恐懼不敢自陳,謹斬樊於期頭,及獻燕之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聞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聞之,大喜。乃朝服,設九賓,見燕使者咸陽宮。荊軻2>奉3>樊於期4>頭函5>,而秦武陽6>奉地圖匣,以次進7>至陛8>下。秦武陽色變振恐9>,群臣怪之,荊軻顧笑10>武陽,前為謝11>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慴12>,願大王少假借13>之,使畢使14>於前。」秦王15>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
漫不經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則既失崇尚教育之旨,覽觀山川之勝,周旋堂宇之盛,於心安乎?」 02.明.劉若愚《酌中志.卷一六.內臣職掌紀聞》:「至七年春,今上大婚禮成,藩邸殿宇,及陳設器具,俱塗飾草率,皆李永貞貪其侵冒,包工了事,漫不加意之所致也。」
數以萬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萬為單位來計算。形容數量極多。《明史.卷一八三.彭韶傳》:「監局內臣數以萬計,利源兵柄盡以付之,犯法縱奸,一切容貸,此防微之道未終也。」
淋漓透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淋漓盡致」之典源,提供參考。 ※明.李清《三垣筆記.卷上.崇禎補遺》內臣劉若愚先為霍給諫維華、楊侍御維垣所糾,擬絞繫獄。予於朝審時猶及見之獄中所著《酌中志略》,敘次大內1>規制井井2>,而所紀客氏3>、魏忠賢4>驕橫狀,亦淋漓盡致,其為史家必採無疑。然以如此博洽宏才,而迫於太監李永貞喚召,又知永貞必敗而不能見幾托病以去,致自罹網羅,可歎也。後竟斃於獄。 〔注解〕 (1) 大內:皇宮。 (2) 井井:有條理的樣子。 (3) 客氏:西元?∼1627,明熹宗乳母。熹宗即位後,封為奉聖夫人。仗帝之寵信,與閹人魏忠賢私通,假傳聖旨,殘害后妃,為亂宮中。至思宗即位,法辦二人,客氏於浣衣局...
痛快淋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淋漓盡致」之典源,提供參考。 ※明.李清《三垣筆記.卷上.崇禎補遺》內臣劉若愚先為霍給諫維華、楊侍御維垣所糾,擬絞繫獄。予於朝審時猶及見之獄中所著《酌中志略》,敘次大內1>規制井井2>,而所紀客氏3>、魏忠賢4>驕橫狀,亦淋漓盡致,其為史家必採無疑。然以如此博洽宏才,而迫於太監李永貞喚召,又知永貞必敗而不能見幾托病以去,致自罹網羅,可歎也。後竟斃於獄。 〔注解〕 (1) 大內:皇宮。 (2) 井井:有條理的樣子。 (3) 客氏:西元?∼1627,明熹宗乳母。熹宗即位後,封為奉聖夫人。仗帝之寵信,與閹人魏忠賢私通,假傳聖旨,殘害后妃,為亂宮中。至思宗即位,法辦二人,客氏於浣衣局...
氅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指罩在衣服外邊的大衣。主要用來遮風寒。明.劉若愚《酌中志.卷一九.內臣佩服紀略》:「氅衣,有如道袍袖者,近年陋製也。舊製原不縫袖,故名曰氅也,綵素不拘。」《紅樓夢》第五二回:「把昨兒那一件烏雲豹的氅衣給他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