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國犧牲,死後得不到屍體,乃得血而,稱為「碧」。清.褚人獲《堅瓠廣集.卷五.碧》:「新都殷司徒家,掘地得古塚。塚磚長五寸許,皆有字,云:『歙東蕭司馬碧』。不知碧之義,以問汪伯玉。伯玉云:『凡死忠而不得屍者,得血以,曰:「碧」。本弘血化碧之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陪同死者下的物品。如金飾、財物、器具、車馬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基諾族群眾性祭祀舞蹈。流傳於西雙版納州景洪縣 旺區的基諾族聚居區。此舞有兩種,一種為一般老人死後跳的叫《司秋》,意為安,晚上在死者家房子裡跳,屍體在家停放幾天就跳幾天晚上。男女群眾各半分開手拉手圍圓邊唱邊舞。另一種叫《阿嫫松鐵祭》,意為今晚要跳鬼。是村中高齡統管村社事務的人死後,當天晚上即開始跳的一種舞蹈。舞時有三個領舞者手拿鋩槌與群舞者成三角形,群舞者雙手拿竹筒相互對面而舞,一般要跳四至五天。出殯畢,由領舞三人男扮女裝、頭戴馬鈴、面戴乾蘆葉面具、小腿裹白布繫馬鈴,一人握鼓槌,另兩人各橫抬一竹筒,地下放有木板,舞者竹筒跺地時可發出 、 之聲。邊歌邊舞,有鋩伴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火。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注》:「舉國事佛,有一道人命過燒,燒之數千束樵,故坐火中。」
2.焚燒送之物。《北史.卷三一.高允傳》:「及送之日,歌謠鼓舞,殺牲燒,一切禁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死後,不著衣衾棺槨而。《漢書.卷六七.楊胡朱梅云傳.楊王孫》:「及病且終,先令其子,曰:『吾欲臝,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也作「裸」。
儀肖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具。新赫布里群島(New Hebrides)中馬勒庫拉島(Malekula)南部小南巴地(Small Nambas)原住民為死者準備的儀道具。這是一種代表死者的肖像,具人形,身子與軀幹都裝飾如當地原住民樣式,圖飾顯示死者生前在族群中的身份。頭部面具由泥土做成,插上羽毛並塗抹白粉及其他色料。該地人民於死者死亡後,將屍體置於樹葉覆蓋的屍架上整整十二個月。然後,才進行大禮。此時需製作肖像,並將死者頭爐拆下,置於肖像頭部,戴上泥土面具。人形肖像被抬入典禮場地前,人們需跳十夜的舞,偶而男子會在木塊上跳舞,製造出如消音鼓似的聲音。婦女不宜靠近典禮場,只得在遠處觀看。人形肖像是被真人以直立的狀態抬著進場...
National Geographic, Jan 1972.
雙斑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人、俑或器物等陪同死者下。《禮記.檀弓下》:「陳子車死於衛,其妻與其家大夫謀以殉。」《宋史.卷四七四.姦臣傳四.賈似道傳》:「聞余玠有玉帶,求之,已殉矣!發其塚取之。」也作「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埋藏陪的人、陶俑或器物的坑穴。[例]考古學家發現一處年代久遠的陪坑,預期將有重要文物出土。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