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97.97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隱含表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命題與推理過程非直接陳述的表示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明。如:「表示」、「示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傳達、宣布、告訴。[例]表示、略表心意
否極泰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否,表示陰陽不交,閉塞不通。泰,表示陰陽交感,萬象亨通。否、泰皆為《易經》卦名,否卦後接著就是泰卦。否極泰來比喻情況壞到極點後逐漸好轉。[例]面臨困境的時候千萬別氣餒,總有一天會否極泰來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表示動作正持續進行。如:「坐著」、「正說著話」。
2.表示動作的存有。如:「鑲著花邊兒」、「貼著標語」。
3.表示某種情形的程度。如:「他可聰明著呢!」、「這石頭沉著呢!」
4.表示命令或囑咐的語氣。如:「你慢著!」、「你可要記著!」
1.表示狀態的持續或已有了結果。如:「燈點著了」、「找著了」、「睡著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用於句末,表示疑問、反詰的意思。《論語.顏淵》:「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楚辭.屈原.漁父》:「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3.用於句末,表示感嘆的意思。《莊子.逍遙遊》:「歸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為!」
4.表示程度或範圍的廣大,無義。如:「大為高興」、「甚為重要」。
1.因,表示原因。如:「為何不去?」、「為什麼你不贊成?」《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5.為了,表示行動的目的。如:「為正義而戰」。唐.秦韜玉〈貧女〉詩:「最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嗤之以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鼻子裡發出冷笑。表示不屑、鄙視。如:「他每每大言不慚,惹得眾人對他嗤之以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與其,表示比較。《韓非子.難二》:「與吾得革車千乘,不如聞行人燭過之一言也。」《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與人刃我,寧自刃。」
1.置於句末,表示感嘆的語氣。同「歟」。《論語.學而》:「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2.置於句末,表示疑問、反詰的語氣。同「歟」。《楚辭.屈原.漁父》:「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漢.王充《論衡.刺孟》:「沈同以其私問曰:『燕可伐與?』」
暴虎馮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很容易被水所溺。這都是愚勇的行為,也是危險的行為。所以《詩經.小雅.小旻》說「不敢暴虎,不敢馮河」,表示知道危險。知道危險還要去做,那是有勇無謀的愚蠢行為,所以《論語.述而》篇中,子路在孔子面前表示自己能領三軍,勇往直前,子路是孔門弟子中性情最衝動的人,因此孔子機會教育說他像暴虎馮河,死而無悔的人,孔子欣賞的是能「臨事懂得戒慎,想出最妥善因應辦法」的人。從這裡知道「暴虎馮虎」一語早在先秦時代即已流行,用來比喻人做事有勇無謀。
大智若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顯他的勇敢;真正有智慧的人,反而不會去賣弄他的聰明。後來「大智若愚」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被用來表示具有極高智慧的人,往往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愚笨。出現「大智若愚」的書證如明.李贄《焚書.卷三.雜述.李中谿先生告文》:「蓋眾川合流,務欲以成其大;土石並砌,務欲以實其堅。是故大智若愚焉耳。公之向道,其篤也如此。」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