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良莠不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如是我聞四》張鷟《朝野僉載》稱唐初已來,百姓多事狐神,當時諺曰:『無狐魅,不成村。』……其源流始末,則劉師退先生所述為詳。蓋舊滄州南一學究與狐友,師退因介學究與相見,軀幹短小,貌如五六十人。衣冠不古不時,乃類道士。拜揖亦安詳謙謹,寒溫畢,問枉顧意,師退曰:「世與貴族相接者,傳聞異詞,其間頗有所未明。聞君豁達,不自,故請袪所惑。狐笑曰:「天生萬物,各命以名,狐名狐,正如人名人耳;呼狐為狐,正如呼人為人耳,何1>之有?至我輩之中,好醜不一,亦如人類之內,良莠不齊。人不人之惡,狐何狐之惡乎?第言無隱。」 〔注解〕 (1) :音ㄏㄨㄟˋ,有所隱避的事物。
怙惡不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唐書.卷一一八.元載列傳》:「代宗寬仁明恕,審其所由,凡累年,載長惡不悛,眾怒上聞。」 參考詞語︰惡不悛注音︰ㄏㄨㄟˋ ㄜˋ ㄅㄨˋ ㄑㄩㄢ漢語拼音︰huì è bù quān釋義︰猶「怙惡不悛」。見「怙惡不悛」條。 01.《後漢書.卷四三.朱樂何列傳.朱暉》:「昔秦政煩苛,百姓土崩,陳勝奮臂一呼,天下鼎沸,而面諛之臣,猶言安耳。惡不悛,卒至亡滅。」 參考詞語︰怙惡不改注音︰ㄏㄨˋ ㄜˋ ㄅㄨˋ ㄍㄞˇ漢語拼音︰hù è bù gǎi釋義︰即「怙惡不悛」。見「怙惡不悛」條。 01.《封神演義.第八二回》:「豈得怙惡不改,又率領群仙布此惡陣?」
矯枉過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南史.卷二三.王華列傳》:「而避過甚,父名懌,母名恭心,並不得犯焉,時咸謂矯枉過正。」
文過飾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掩飾過失、錯誤。[例]犯了錯就要坦承不,千萬不可文過飾非,推托責任。
八面玲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盧綸是中唐詩人,大曆年間,盧綸在長安與韓翃、錢起、司空曙、吉中孚、耿、夏侯審、崔峒、苗發、李端等人交遊酬唱,號為「大曆十才子」,其中以盧綸才華最為出色。盧綸雖有詩名,科舉之路卻不順利,屢試不第。後來他得到宰相元載、王縉的賞識推薦,終於踏上仕途。他的詩歌創作主要承襲盛唐,五、七律轉為淡雅,古詩則漸趨鋪陳麗藻。安史之亂後,偶有感慨,也多著墨於戰後荒蕪的景物描寫,及悲嘆個人際遇的坎坷。德宗之時,發生朱泚之亂,盧綸任河中節度使、諸軍行營兵馬副元帥。塞外的軍旅生活,使得盧綸的詩風轉為粗獷豪放。此時期的作品,如〈塞下曲〉等,風格慷慨,廣為人所傳誦。在〈賦得彭祖樓送楊宗德歸徐州幕〉詩中,盧綸描寫彭祖樓的環...
百折不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蔡邕〈太尉喬玄碑〉(據《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卷一九》引)公玄,字公祖,梁國雎陽人也。大鴻臚之曾孫,廣川相之孫,東萊大(太)守之元子也。膺受純性,誕有特表。岐嶷1>而超等,總角2>而逸群。至矣乎初紳3>,高明卓異,為眾傑雄。其性疾4>華尚朴,有百折不撓5>、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經藝傳記,周覽博涉;瑰琦在前,靡所不識。當世是以服重器6>,歸高名,州郡交請,待以訪斷。 〔注解〕 (1) 岐嶷︰形容小孩才智出眾、聰明特異。嶷,音ㄋ|ˋ。 (2) 總角:比喻童年。舊時未成年男女,編紮頭髮,形如兩角,稱為「總角」,故用以指未成年的男女。 (3) 初紳:剛任官職。紳,古代官員束在腰間的大帶。 (...
殫精竭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官進嘉言善行》。 (2) 副:符合、相稱。 (3) 殫:音 ㄉㄢ,竭盡。 (4) 直詞:毫無隱的話。 (5) 昧死:冒昧而犯死罪。為臣子上書常用的謙詞,以表敬畏。〔參考資料〕 宋.樓鑰《攻媿集.卷二六.乞東宮官進嘉言善行》臣仰惟陛下深維天下之大本,立儲宮以安社稷,置僚佐以輔導之職,真一代之盛典也。臣偎以庸陋,備員其間,且得執經,從容以侍。承華千載,榮遇非所宜得。思欲殫智竭慮,以稱陛下任使之意,補太子聰明之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高尚的、不俗的。漢.王充《論衡.四》:「夫田嬰俗父;而田文雅子也。」唐.王勃〈滕王閣序〉:「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判別、分別。通「辨」。《易經.履卦.象曰》:「履,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後漢書.卷四九.仲長統傳》:「苟目能辯色,耳能辯聲,口能辯味,體能辯寒溫者,將皆以脩絜為惡。」
2.文體名。如唐代韓愈的〈辯〉。也作「辨」。
高風亮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清.徐廷垣《春秋管窺.卷九.襄公二十九年.吳子使扎來聘》:「若季子之高風亮節宜嘉美,恐後縱有微疵,猶必為賢者,而況季子以禮義自守,無疵之可摘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