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5.79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放達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是發憤著書五十餘篇,號為《韓非子》。文章峻嚴峭深,集法家之大成。後秦王攻韓,韓王遣非使秦,為李斯所,下獄而死。 (5) 詼諧:談話風趣、幽默。 2、「不羈」:《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是以聖王制世御俗,獨化於陶鈞之上,而不牽於卑亂之語,不奪於眾多之口。……今人主沈於諂諛1>之辭,牽於帷裳2>之制,使不羈之士與牛驥同皁3>,此鮑焦所以忿於世而不留富貴之樂也。 〔注解〕 (1) 諂諛:音ㄔㄢˇ ㄩˊ,逢迎阿諛。 (2) 帷裳:車子的帷幔,有障蔽的功用。此借指姬妾及左右內侍。 (3) 牛驥同皁:比喻賢愚不分。皁,音ㄗㄠˋ。見「牛驥同皁」。
心狂意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懷王時,遭靳尚等人讒言毀謗,被放逐於漢北,於是作〈離騷〉表明忠貞之心;頃襄王時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言而流放至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汩羅江而死。重要著作有〈離騷〉、〈九章〉、〈天問〉等賦,對後代文學影響極大。 (2) 放:驅逐、流放。 (3) 竭知:用盡智慧。知,通「智」,音ㄓˋ,智慧。 (4) 蔽鄣:阻礙,阻隔。鄣,同「障」。
文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字會,生卒年不詳,春秋楚國鄒人,後入越,為越大夫。與范蠡同事越王句踐,出計滅吳,功成,范蠡勸之去,不聽,後被,王賜以屬鏤之劍,遂自殺。
南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讒佞。《詩經.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人者,誰適與謀?」晉.張協〈七命〉八首之七:「南箕之風,不能暢其化;離畢之雲,無以豐其澤。」
文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文彩的犀角。《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及卒後,有上書之者,以為前所載還,皆明珠文犀。馬武與於陵侯侯昱等皆以章言其狀。」唐.袁郊《紅線》:「見田親家翁正於帳內,鼓趺酣眠,頭枕文犀,髻包黃縠,枕前露一七星劍。」
班婕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漢成帝宮中女官,賢才通辯,為帝所幸。後趙飛燕得寵,被,退侍太后於長信宮,作賦自傷,詞極哀楚。也作「班倢伃」。
十生九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九死一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屈原(西元前343∼?),名平,又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楚人。曾做左徒、三閭大夫,懷王時,遭靳尚等人毀謗,被放逐於漢北,襄王時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言而流放至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汩羅江而死。楚懷王時,屈原因讒言被疏,憂愁幽思而作〈離騷〉,以表明愛國心志。全文詞采雅麗,為一長篇韻文,對後代文學有深遠的影響。其中「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二句,意思是說楚懷王不了解屈原為了忠君愛國,死守善道,即使歷經多次近於死亡之險境也不後悔的一片赤誠,反而聽信讒言疏遠他,但還是不放棄自己的理想,絕不與奸佞之徒同流合汙。後來「九死一生」這句成語就從...
心煩意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懷王時,遭靳尚等人讒言毀謗,被放逐於漢北,於是作〈離騷〉表明忠貞之心;頃襄王時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言而流放至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汩羅江而死。重要著作有〈離騷〉、〈九章〉、〈天問〉等賦,對後代文學影響極大。 (2) 放:驅逐、流放。 (3) 竭知:用盡智慧。知,通「智」,音ㄓˋ,智慧。 (4) 蔽鄣:阻礙,阻隔。鄣,同「障」。
申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生卒年不詳。春秋時晉獻公太子。獻公寵驪姬,姬申生,欲立其子奚齊,使申生居曲沃。驪姬復進讒,公將殺之。有勸之行,申生曰:「不可,君謂我欲弒君也,天下豈有無父之國哉?吾何行如之?」乃自殺。
膚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親身感受。《論語.顏淵》:「浸潤之,膚受之愬。」《魏書.卷一○五.天象志四》:「夫膚受之微不可不察,亦自我天視而降鑒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