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812.4989 ms
共 20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戊戌變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光緒二十四年(西元1898)康有為、梁啟超倡行的變法維新運動。參見「百日維新」條。
|
增強理論在組織行為改變上之應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增強理論(Reinforcement Theory)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施金納(Burrhus F. Skinner)所提出的。施金納在〔自由與尊嚴的超越〕(Beyond Freedom and Dignity)一書中認為人類行為的學習或終止,依行為能否獲得滿意的結果而定。
增強理論所根據的原則有四,即正增強(positive reinforcement)、負增強(negative reinforcement)、懲罰(punishment)和消弱(extinction)。正增強的作用在於強化某一能夠帶來愉悅性結果的行為反應;負增強的作用在於強化某一能夠使厭惡性結果停止的行為反應;... |
變異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驗者在實驗處理時,各組之間的平均數會不相同;各組本身的受試者的分數也各不相同,那就是變異性。變異性有兩種:一種是隨機變異性;另一種是實驗處理效果變異性。通常以個別分數中的變異代表隨機變異性,以平均數間的變異代表實驗處理效果的變異性。
以變異數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而言,表示變異性的有三種,第一是全體的變異,此乃指全體受試者在依變數上的變異;第二是組間的變異,是指各組受試者之平均數之間差異所造成的變異。此變異愈大,表示實驗處理的效果愈大,反之,則表示實驗處理的效果愈小。第三是組內的變異,乃指各組受試者之間在依變數之變異的總合。此種變異愈大,則表示各組... |
應力應變曲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材料試體所受應力與其對應產生之應變,繪成圖形稱為應力應變曲線。圖示為材料承受拉力之應力應變曲線,由此圖吾人可定出材料的降伏強度與極限強度,以及降伏應變與極限應變。通常材料如無明顯的降伏點,可定義具0.2%塑性變形時之應力為降伏強度。極限強度則為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應力。此外,由此圖尚可求得材料的彈性係數。
|
求新求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追求變化、更新。如:「在這日新月異的時代,商品要不斷求新求變,才不會落伍。」
|
變異量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變異量數是用來表示一群數值分散情形的統計數,亦是一群數值中個別差異大小的指標。在教育和心理學裡,常用來了解一群數值差異的變異量數包括全距(range)、平均差(average deviation, AD)、變異數(variance)、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 SD)、四分差(quartile deviation, QD)等。變異量數的值愈大,即表示團體數值之分散情形愈大。
|
嬗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蛻變、演變。《清史稿.卷一二○.食貨志一》:「蓋屯衛嬗變,時勢然也。」
|
行為改變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改變模式(Behavior Modification)目錄1 (一)基本理念2 (二) 有效的班級經營策略3 (三)優、缺點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一)基本理念 Skinner 表示人類出生時就如同一張白紙,本身沒有意圖,需經過外在環境的刺激,才會有所反應,同時,也受到外在環境影響所控制,而滿足其基本需求(陳木金,1999)。學生必須接受老師的指導,才能表現出適當的行為,因此,教師需安排適當的增強計畫,才能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與自我管理。此理論表示,人類行為如果未經適當的教育,社會上的犯罪、貧窮、戰爭等問題,就會不斷...
|
轉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變。如:「經過這次打擊,他的個性轉變了許多。」
|
變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毫無規律、不可揣測地變化。明.王光蘊〈江心塔燈賦〉:「神五色於變幻,噓七寶而騫騰。」《鏡花緣》第四六回:「任他變幻,何能脫卻本來面目!」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