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86.18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望梅止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1>行役2>,失汲道3>,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4>林,子5>,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解〕 (1) 魏武:魏武帝曹操(西元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東漢沛國譙人。雄才大略,多權詐,能作詩文。起兵追擊黃巾賊,討伐董卓,漸次剪削諸雄,自封為丞相,官拜大將軍,爵號魏公,後死於洛陽。子曹丕篡漢,追諡武帝,廟號太祖。 (2) 行役:行軍。 (3) 失汲道:迷失取水之路,指找不到水源取水。 (4) 梅:性耐寒,葉卵形,早春開花,花瓣五片,色紅或白。果實味酸,可食。 (5) 子:多子,指梅樹上結了很多果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表明。《淮南子.主術》:「衰絰菅屨,辟踊哭泣,所以諭哀也。」唐.柳宗元〈答元州論政理書〉:「必勞申諭,乃得悅服。」
沐猴而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史記.卷七.項羽本紀》載,西楚霸王項羽率兵進入秦國首都咸陽後,屠殺城裡的百姓,殺害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並且放火燒掉宮殿,然後帶著到處搜括而來的財貨、珍寶和婦女要回故鄉去。這時有人跟項羽建議:「關中這個地方,山河四面圍繞,是天然屏障,土地肥沃豐,首都建在這裡可以稱霸中原。」項羽看到秦宮殿都已經燒毀,心裡又想念故鄉,就回答說:「人富貴了不回故鄉,就好像晚上穿著漂亮的衣服外出,誰看得到?」那個人就背地裡對人說:「聽說項羽這個人,就像個性急躁的獼猴學人穿戴冠帽,沒有遠見成不了大事,現在看來果然是真的。」結果話傳到項羽的耳裡,就把那個人捉來烹煮。後來「沐猴而冠」被用來指性情急躁的獼猴學人穿戴冠帽。...
奇貨可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珍異的貨品,可以收藏聚集起來,等候高價出售。語出《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傳》:「子楚,秦諸庶孼孫,質於諸侯,車乘進用不,居處困,不得意。呂不韋賈邯鄲,見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後比喻仗恃某種專長或有利用價值的東西作為資本以謀利。《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事有大利,曰奇貨可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姓。如漢代有蓋寬
八面玲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ˋ漢語拼音︰líng lóng bā miàn釋義︰即「八面玲瓏」。見「八面玲瓏」條。 01.宋.節〈送趙廉訪〉詩:「飛來之峰可圖寫,畫工搖筆不敢下。玲瓏八(面)尚能摩,萬古冷泉那可畫!」 02.宋.釋重顯〈送寶相長老〉詩:「玲瓏八(面)自回合,峭峻一方誰敢窺?」
百折不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不屈不撓,堅忍不拔,屢敗屢戰反義:一蹶不振,半途而廢辨似: 撓,音ㄋㄠˊ。屈服的意思。不可寫作「」。 「百折不撓」及「不屈不撓」都有堅持不屈服的意思。 「百折不撓」專指受到許多挫折仍不屈服;「不屈不撓」則僅有不肯屈服的意思。 百折不撓 不屈不撓 辨似例句 ○ ○ 能堅持己志、~的人,都是勇士。 ㄨ ○ 老松樹在這場暴風雨中,~地挺立著。
花團錦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錄.卷一七.洪州雲居道膺禪師》欲得恁麼事,須是恁麼人;既是恁麼人,何愁恁麼事!學佛邊事,是錯用心。假解千經萬論,講得天華落石點頭,亦不干自己事,況乎其餘,有何用處?若將有限心識作無限中用,如將方木逗圓孔,多少差訛?設使攢花簇錦,事事及得,及盡一切事,亦只喚作了事人、無過人,終不喚作尊貴。將知尊貴邊著得什麼物?
閉門造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9.《續傳燈錄.卷二七.育王端裕禪師》:「一法不墮緣塵,萬法本無罣礙。山是山,水是水;俗是俗,僧是僧。不異不同,直恁麼。猶是閉門造車,未是出門合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呆、發愣。通「愣」。《紅樓夢》第二六回:「寶玉怔了半天,方解過來。」《文明小史》第五二回:「見了鴻生的面,便問你姓麼?鴻生怔了一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