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迥乎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今迥然不同,鍾嶸2>《詩品》3>以〈古詩〉4>第一,子建5>次之,此論誠然。觀子建「明月照高樓」、「高臺多悲風」、「南國有佳人」、「驚風飄白日」、「謁帝承明廬」等篇,鏗鏘音節,抑揚態度,溫潤清和,金聲而玉振之,辭不迫切,而意已獨至,與《三百五篇》異世同律,此所謂韻不可及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朱熹〈答程允夫書〉其四。 (2) 鍾嶸:?∼西元518?,字仲偉,南朝梁潁川人,南朝齊、梁的文藝批評家。好學有思理,歷仕南朝之齊、梁。曾品評漢魏至梁一百二十餘詩人之詩作,論其優劣,分為上、中、下三品,著成《詩品》,與《文心雕龍》並稱。 (3) 《詩品》:南朝梁鍾嶸撰,共三卷。品評古今五...
敻然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今迥然不同,鍾嶸2>《詩品》3>以〈古詩〉4>第一,子建5>次之,此論誠然。觀子建「明月照高樓」、「高臺多悲風」、「南國有佳人」、「驚風飄白日」、「謁帝承明廬」等篇,鏗鏘音節,抑揚態度,溫潤清和,金聲而玉振之,辭不迫切,而意已獨至,與《三百五篇》異世同律,此所謂韻不可及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朱熹〈答程允夫書〉其四。 (2) 鍾嶸:?∼西元518?,字仲偉,南朝梁潁川人,南朝齊、梁的文藝批評家。好學有思理,歷仕南朝之齊、梁。曾品評漢魏至梁一百二十餘詩人之詩作,論其優劣,分為上、中、下三品,著成《詩品》,與《文心雕龍》並稱。 (3) 《詩品》:南朝梁鍾嶸撰,共三卷。品評古今五...
廠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沒有隔牆的房舍。《官場現形記》第六回:「上面一座高臺,幾間廠房,是演武廳。」
縱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恣意觀覽。唐.李群玉〈將遊羅浮登廣陵楞伽臺別羽客〉詩:「清遠登高臺,晃朗縱覽歷。」宋.蘇轍〈答徐州教授李昭玘書〉:「乃欲遊目縱覽,究其有無,豈有不嘻者哉。」也作「縱觀」。
肉圃酒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酒池肉林」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紂王是商朝最後一位君主,他暴虐無道,根據《史記.卷三.殷本紀》的記載,他花了大量錢財人力興建了一座名為鹿臺的高臺,又建了許多華麗的宮室,收集許多駿馬和美女。還下令用酒裝滿池子,懸掛的肉類多到像座樹林,以供他隨意吃喝。又叫裸體的男女互相追逐嬉戲,叫樂師演奏靡靡之音,跳下流的舞蹈,生活極其靡爛荒淫。後來「酒池肉林」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生活極端奢侈縱欲,毫無節制。典源又見《史記.卷一二三.大宛列傳》,這篇裡的「酒池肉林」則是形容酒肉之多的意思。根據《史記》的記載,漢時天子為了誇耀漢朝國勢,聚酒成池,掛肉成林,帶那些西域使節遍觀各地倉庫中儲藏的...
樓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供守兵瞭望敵軍動靜的無頂蓋高臺。《三國志.卷五六.吳書.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朱然》:「真等起土山,鑿地道,立樓櫓。」宋.陸游〈江上對酒作〉詩:「樓櫓壓湓口,山川蟠武昌。」
下筆成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下筆成章」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三國志.卷一九.魏書.任城陳蕭王傳.陳思王植》載: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個兒子,從小聰穎好學,十多歲時,就已經讀了數十萬字的詩辭歌賦等各類文章,培養出極豐富的文采。有一次太祖曹操看了曹植的文章,曾懷疑地問:「你是找誰幫忙寫的啊?」曹植跪下而恭敬地回答:「我自己能出口成論,下筆成章,何須找人代筆?您不信的話,可以當面測試啊!」那時恰巧曹操興建的銅爵臺剛完工,他就帶著幾個兒子登上高臺,並要他們各作一篇賦。曹植拿起筆來,瞬間就完成了一篇令人激賞的佳作,讓曹操驚訝不已,不得不相信他這個兒子確實有「下筆成章」的奇能。後來「下筆成章」就用來比喻才思敏捷,且具文采。
悲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淒厲的寒風。晉.潘岳〈悼亡詩〉:「床空委清塵,室虛來悲風。」三國魏.曹植〈雜詩〉六首之一:「高臺多悲風,朝日照北林。」
鈞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尊長的使命告語。《三國演義》第五六回:「操顧謂眾文官曰:『武將既以騎射為樂,足顯威勇矣。公等皆飽學之士,登此高臺,可不進佳章以紀一時之勝事乎?』眾官皆躬身而曰:『願從鈞命。』」
安平古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重要古蹟。地點在今臺南市安平區國勝路二十八號。明天啟四年(西元1624年)荷蘭人自印尼爪哇運來建材,開始構建臺灣第一座城堡,至崇禎七年(西元1634年)才完成。原稱為「熱蘭遮城」,鄭成功定居此地,又稱為「王城」、「臺灣城」;清乾隆以後又稱為「赤崁城」。清同治十年(西元1871年),英軍來犯,城內軍火庫爆炸,死傷慘重,城牆毀壞。光緒六年(西元1880年),沈葆禎修「億載金城」時,曾利用此城的牆石,荒廢更甚。光緒二十二年(西元1896年),日本人將內城城基毀敗後改建海關宿舍,並加建了一個小城樓,四周圍上紅磚,成為一長方形高臺,即今古堡的樣子。在古堡前方仍存有一面高三丈餘的殘牆,正是原來熱蘭遮城的原蹟。現屬臺閩地區一級古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