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登山小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登上高山,則遠方景物便顯得渺小而微不足觀。語本《孟子.盡心上》:「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太山而小天下。」後用以比喻眼界開闊,見識廣遠。唐.岑文本〈京師至德觀法王孟法師碑銘序〉:「若夫金簡玉字之餘論,元化道樞之妙旨,三皇內文,九鼎丹法,莫不究其條貫,猶登山而小魯。」
出類拔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出類拔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宰我、子貢、有若都是孔子的弟子,在他們眼中,孔子是個偉大的聖人。宰我認為孔子的賢能遠超過堯舜。而子貢則認為沒有任何的人、事可以逃過孔子的細微觀察,孔子從先王所創作的制度中,就知道他們所推行的政事;聽聞先王所制定的禮樂,就可以知道他們所傳承的道德。有若認為孔子之於一般人類,就如麒麟對於一般走獸,鳳凰對於一般飛鳥,泰山對於低矮的小土堆,河海對於路上的流水,雖然都是同類,卻遠遠的超越他們而大有差別。換言之,孔子與一般的人民,雖也是同類,但在才學、德行各方面卻都遠遠的超出其同類,而特立挺拔於同群之中,自有人類以來,再也沒有比孔子更偉大的了。後來「出類拔萃」這...
孔穎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字衝遠(一作沖遠、仲達、沖澹),冀州衡水(今屬河北)人。孔安之子,孔子三十二代孫。唐朝經學家。生於北齊後主武平五年(574年),八歲就學,曾從劉焯問學,日誦千言,熟讀經傳,善於詞章,隋大業初,選為「明經」,授河內郡博士,補太學助教。隋末大亂,避地虎牢(今河南省滎陽汜水鎮西北)。入唐,任國子監祭酒。曾奉唐太宗命編纂《五經正義》,融合南北經學家的見解,是集魏晉南北朝以來經學大成的著作。卒於貞觀二十二年(648年),終年75歲。 著作孔穎達所疏或正義的經書包括《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和《左傳》等。
劉慕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紫鈴蘭」,其後陸續出版四十餘種翻譯作品。最具代表性者有「雪鄉」、「日本現代小說精選」、「敦煌」、「孔子」等翻譯作品。民國四十六年,其作品「沒有炮戰的日子裡」,榮獲台灣省婦女寫作協會小說獎;民國七十年,散文「家國劫成」一篇,參加聯合報「我的三十年」徵文入選得獎,刊登於聯合報副刊。小說創作,多取材自生活經驗,鄉土氣息濃厚。代表作品為短篇小說集--《春心》為個人創作外。 作品 個人著作《春心》《小說家族》(朱西寧/劉慕沙/朱天文 合著)《帶我去吧,月光:台灣住家五人作品集》(朱西寧/劉慕沙/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 合著)翻...
舉隅反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舉一反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在《論語.述而》篇中,孔子曾說過他教導學生的方法,十分重視求知動機和啟發,他要學生主動地去思辨事理,而不只是被動地依循或死記。他說:「我教導學生時,他如果不對道理先去思考,想求明白而仍有所疑惑時,我是不會去開導他。如果他不是已經經過思慮,只因困在某個關鍵處,想說卻說不出來時,我是不會去啟發他。如果我舉一個四方形的東西為例子,我已經提示他一個角,而他卻還不能推想到其他三個角,我就不再教導他了。」在這段話中,孔子強調了主動學習和思辨能力的重要。缺少主動學習和思辨能力的人,他只能一味接受別人的說法,卻無法去自我推論,所得到的知識也就不夠紮實了。所以一位好老...
悖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惑亂、昏亂。《荀子.性惡》:「無禮義,則悖亂而不治。」《史記.卷七三.白起王翦列傳.王翦》:「王翦謝曰:『老臣罷病悖亂,唯大王更擇賢將。』」
2.指叛亂。晉.干寶《搜神記》卷六:「是時趙王悖亂,遂與六國反,外結匈奴以為援。」宋.王讜《唐語林.卷三.識鑒》:「臣恐一日有播越之禍,悖亂之患,莫不由此曲也。」
覆巢毀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鳥巢被翻,鳥蛋被毀。比喻滅門之禍,無一倖免。《戰國策.趙策四》:「臣聞之,有覆巢毀卵而鳳皇不翔,刳胎焚,夭而騏驎不至。」《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竭澤涸漁則蛟龍不合陰陽,覆巢毀卵,則鳳皇不翔。」也作「覆巢傾卵」。
魏晉清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弼的「老子註」已被列為古典名著。他們都曾經用老莊思想來註釋「論語」。例如何晏在「論語集解」中,即將孔子所說「志於道」解釋為「志,慕也。道不可體,故志之而已。」已不把「道」解釋為道德,而是為老子的「道」─絕對的宇宙原理。從此,玄學的思想逐漸注入儒學之中。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嵇康、何晏、王弼英文關鍵字:Ji Kang、He Yan、Wang Bi 出處李永熾/著。中國全集2歷史中國,1982年出版,頁93~94。錦繡出版社有限公司。
不屈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屈不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先秦儒家以孔子、孟子、荀子為代表,在《荀子》書中記載了一段孔子與門下弟子子貢的對話。子貢問:「為什麼君子重視玉而輕視珉呢?難道是因為玉少而珉多嗎?」孔子答道:「欸!賜啊,這是什麼話呢!君子怎麼會因為數量多就輕視,數量少就看重呢?君子重視玉石,是因為玉石可拿來比擬君子的品德。玉石溫潤而有光澤,就好像仁;堅固而有文理,好比智;剛強不屈,就好像義;有稜角卻不會割傷人,好比有德行的人;即使折斷它也不會彎曲,就像勇;玉的瑕疵都顯露於外,便是誠信;敲打玉石,聲音清脆遠揚,就像美好的言辭。所以即使珉有鮮艷的花紋,也比不上玉石的潔白明亮。這便是君子重視玉石的原因啊!...
觀隅三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舉一反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在《論語.述而》篇中,孔子曾說過他教導學生的方法,十分重視求知動機和啟發,他要學生主動地去思辨事理,而不只是被動地依循或死記。他說:「我教導學生時,他如果不對道理先去思考,想求明白而仍有所疑惑時,我是不會去開導他。如果他不是已經經過思慮,只因困在某個關鍵處,想說卻說不出來時,我是不會去啟發他。如果我舉一個四方形的東西為例子,我已經提示他一個角,而他卻還不能推想到其他三個角,我就不再教導他了。」在這段話中,孔子強調了主動學習和思辨能力的重要。缺少主動學習和思辨能力的人,他只能一味接受別人的說法,卻無法去自我推論,所得到的知識也就不夠紮實了。所以一位好老...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