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4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河邊(廖繼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對實景寫生的作品,遠景的山,中景的港鎮,前景的泊船,均有落實的交代,但作者仍然在寫實的描繪中,展露發揮色彩功能的強烈企圖心,特別是賦予港鎮中擁擠的樓房,以繁複而細致的色彩,在遠山與倒影的陪襯下,效果極佳。多彩亮麗的畫面,散發出令人愉悅的視覺美感。
石榴﹝四﹞(郭柏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純粹繪畫的意念看,郭柏川結合了博大精深的中國繪畫精神與西洋的表現手法,拓展一個新而開闊的方向。許多靜物作品採較高視角的俯視,常以單一顏色系為底色顯現留白意趣的計「色」當白,使簡約化的主題以外,保留更多的參與空間給觀賞者。最顯著的現象,可由他的水果、魚鮮一類的靜物作品裡察覺。
方鑑齊(陳慧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慧坤晚年的作品有一特色是柔軟性提高。這種硬板板的建築物景色,已給人有柔軟的感覺,看起來舒服多了。本來是對比色的紅與綠,已沒有年輕時畫作那麼明顯的互映,以明度低的紅來求取整個畫面的調和,相當高明。
姿勢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邦舞譜動作名詞。姿勢指四肢或身體部位由原來位置前往某一特定點之動作稱之。姿勢亦指不承受身體重量之動作,意即不與地心引力產生直接關係。此名詞用於複數可指之姿勢有:手部姿勢、踢腿及一些軀幹動作。
Ann Hutchinson Guest《Your Move: A New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Movement and Dance》1983.
東方直紅蝽(764-2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插
蒙古鴴(指名亞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雄鳥同型,繁殖羽及非繁殖季羽色相異。繁殖羽前額有一白斑,頭上淡紅褐色,過眼線黑色上緣有白紋,背及翼上覆羽為一致的灰褐色。初級飛羽及次級飛羽灰褐色,基部白色,翼展開形成白色翼帶,翼下覆羽白色。喉部及上頸白色,下頸、後頸及胸部紅褐色,上緣為黑色線。下胸、腹部及尾下覆羽白色,腋淡橙色。非繁殖羽頭部有明顯白色眉斑與額部白色相連,過眼線褐色,下頸、上胸原紅褐色部分轉換成淡褐色。幼鳥羽色似非繁殖羽,但額及眉斑帶棕黃色。飛行時腳不超過尾端。眼暗褐色,喙黑色,跗蹠及趾暗綠褐色。
黑臉鵐(華南亞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雄鳥體色不同。雄鳥頭、頸側、喉及胸部暗灰黑色,眼先黑色,背褐色,有黑色縱紋,翼及尾羽褐色,具有淡色羽緣,腰及尾上覆羽淡茶褐色。腹部以下淡黃色,兩脇沾褐色且具有縱紋。雌鳥全身大致為褐色,密布深色縱紋,有不明顯的淡色眉紋,頰紋皮黃色。在中國華南的亞種 E. s. sordida,雄鳥的頭胸部為橄欖綠色,腹部黃色較鮮明。而日本的亞種 E. s. personata,雄鳥眼後細眉紋以及頰紋黃色;喉、胸、腹部黃色,無灰黑色調。雌鳥眉紋以及頰紋黃白色,其餘與前述相同。喙暗褐色,下喙較淡。跗蹠及趾淡肉色。
棕耳鵯(蘭嶼亞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arterti 亞種的雌雄鳥外形相同。頭頂與頭後羽毛灰色羽軸棕色,每根羽毛都細窄而尖,形成一個小型的羽冠,耳羽栗色延伸到頸部,臉頰及喉部淺灰褐色有白色羽緣,喙黑色。身體背面暗棕灰色,腰部及尾上覆羽的邊緣鐵鏽色,初級飛羽深棕色但外緣橄欖綠色,尾羽棕色羽緣灰色。頸部與胸部栗褐色有淺色斑點,腹部中央白色,尾下覆羽棕色有寬的白色邊緣。跗蹠與趾棕黑色。amaurotis 亞種的外形與 harterti 亞種相近,但是體色較灰,身體腹面更有淺灰色縱斑,兩脇紅棕色明顯,耳羽僅後緣栗色有黑邊,而 harterti 亞種整體顏色較深,體型較小,胸部深栗色有暗色縱斑 (王嘉雄等1991)。
東方角鴞(日本亞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約19cm。顏盤褐色,邊緣黑褐色。眼黃色。有耳羽,內側淡黃褐色、外側黑褐色。眉至耳羽淡黃褐色。有兩種色型,褐色型全身大致褐色,頭頂及背面布有深褐色細蟲蠹斑,散布若干米白小斑。肩部約有3個白斑。後頸有一道不明顯的淡色橫帶。尾有深淺交替的橫帶,但對比不明顯。腹面亦密布蟲蠹斑,胸部色較深,腹部色較白,有若干黑色縱紋。尾下覆羽及跗蹠羽米白色,有細斑。赤色型全身為紅棕色,斑紋分布大致同褐色型,但背面較單純,無蟲蠹斑,布有黑色細縱紋。喙黑色。跗蹠被羽,趾裸露黃褐色。
四斑紅蝽(2237-785)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插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