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4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色氏古蝠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色氏古蝠蛾 / 後黑古蝠蛾 (Ogygioses issikii)是古蝠蛾科(Palaeosetidae)的成員。本種的前翅為黃褐色底,亞外緣有一條白帶,翅面佈有許多外有黑線的白斑;後翅基部灰白至乳黃色,其餘部分為黑色。古蝠蛾科目前已知四屬九種,台灣目前被紀錄有一屬三種。
|
喬丹氏短稚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側扁,向後漸細小。頭較小,吻亦較短而鈍。眼較小,上側位。下頜無鬚。體被圓鱗,易脫落。第一背鰭7-8軟條,第二背鰭66-68軟條;臀鰭64-66軟條;第二背鰭起點約略同時臀鰭起點;腹鰭外側具2絲狀延長軟條,約與頭長等長或稍長。腹面正中的發光器為一小黑點,至肛門距離比距腹鰭基底為近。體褐色,腹面黑色或藍黑色。
|
康氏躄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側扁,卵圓形,腹部膨大,尾柄明顯。頭高大,頭背緣陡斜。吻短。眼小。口裂大,下頜突出;上下頜、鋤骨及腭骨均具齒。鰓孔小。體表粗糙,被雙叉小棘。頦部無肉質小突起。背鰭硬棘具3棘,第I硬棘特化為吻觸手,約為第 II棘之 1.5-2 倍,末端具釣餌(Esca),呈一軟寬大之皮瓣,其外側有一些短的側扁形皮瓣,第 II硬棘後之鰭膜僅棘之下半部與頭皮相連,第III硬棘高大,末端彎向後方;第二背鰭長,具軟條11-13;臀鰭具軟條8;腹鰭顯然短於胸鰭;尾鰭圓形。體淺紅色或淡黃色,體側散布許多褐色斑點。在第III背鰭棘、第二背鰭及臀鰭基部常具有深色圓斑,尾鰭上亦常有不規則之圓斑。
|
奈氏擬鮟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扁平柔軟;頭部相對較為狹長;呈卵圓狀,軀幹部往後漸尖細。口極寬,開於頭前端;下頜明顯突出於上頜;上頜及前上頜齒1-2列,下頜齒4-5列,均可倒伏;鋤骨及腭骨均具齒;舌齒(第五角鰓骨)呈V字形排列。無鰓耙。體祼露不具鱗,頭部及體側具有發達皮瓣。頭骨及上頷骨表面光滑不具棘。鰓孔向前延伸至胸鰭基部前方。背鰭兩個,第一背鰭有VI棘;第I棘位於吻端,特化成吻觸手,末端餌球具兩黑色小球、旗狀皮瓣以及許多細絲;第II~VI棘相當粗,佈滿黑色皮瓣。胸鰭鰭條15-18;第二背鰭軟條8;臀鰭軟條6;脊椎骨數19。體背深褐色;腹面淺灰色;口腔粘膜一致為淡色。背、尾及胸鰭黑褐色及臀鰭深色;腹鰭淡色。本種與相似種納塔...
|
許氏菱齒花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高,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6-2.7倍。頭背部弧形;眶間區略凹陷。吻短而略鈍圓。上頜骨末端延伸至眼後之下方;上下頜、腭骨、鋤骨及舌面均具齒,其中鋤骨齒帶呈菱形。下鰓蓋及間鰓蓋後緣平滑。鰓耙數8-10+21-23。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57-61。背鰭連續,無缺刻,有硬棘X枚,軟條19-21;臀鰭硬棘III枚,軟條7-9;腹鰭腹位,末端不及肛門開口;胸鰭長於頭部長;尾鰭圓形至淺內凹形;各鰭皆無延長之鰭條。體呈橘紅色,腹側較淡;雄魚於背鰭硬棘部具一黑斑;雌魚則於背鰭基部具4-5個大小不一之黑色斑塊。
|
卜氏窄顱帶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甚延長,側扁,呈帶狀;尾極長,向後漸變細,但末端不成細長鞭狀。頭窄長,頭背面突起,前端尖突,吻尖長。眼中大。口大,平直;下頜長於上頜;齒發達銳利,側扁而尖,排列稀疏,上頜前端具倒鉤狀大犬齒。鱗退化;側線在胸鰭上方略向下彎,而後沿中部至尾端。背鰭起始於後頭部延伸至尾端,第一鰭條延長如絲,共具91-93枚鰭條;臀鰭具I棘,49-53軟條;腹鰭退化,僅呈一對棘狀突起;胸鰭長,末端伸達側線上方;尾鰭叉形。體銀白色,背部較深。
|
葉氏樹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sometopus yehi Lin, 2004 葉氏樹椿,為學者林政行於2004年發表在台灣昆蟲研究報告之新種。本種屬於微小型盲椿,體長約 3.3 mm,寬度約 1.9 mm,蟲體為暗褐色橢圓形,身上覆有灰色細毛。頭部下方之複眼沒有擴大,側面沒有白色條紋。半翅鞘為暗褐色,在下方後面有楔形摺痕。身體胸部和腹部的腹面為暗褐色。本種外型與 Isometopus hasegawai 相似,兩者之辨認處在:本種頭部上方前半部為暗褐色有刻點,並覆有長毛,下半部平坦褐色,頂端的區域為凸起狀,而不是像 I. hasegawai 有顯著的隆起線,逐漸地曲折,而頂端的部分平坦。學名的命名是為了紀念臺灣台中國立...
|
達氏宇哲水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性體長1.95~2.30mm,雄性體長1.80~2.15mm雌性額部前端寬圓。末胸節背中 部末緣內凹陷。後側角不對稱。左側較右側長,腹部第1、2節末緣具小刺。雌 性第5胸足的外肢較前3對狹小。雄性後側角短鈍,不對稱。生殖節左末緣較突 出。第5胸足左足特別發達,外肢分3節,第2節外緣具1長鉤狀突,突起中部內 緣具1指狀突,第3節細長,外緣末具1葉狀突。右足短小。內外肢均分3節,外 肢末節末端具3短刺。
|
楊氏新蠍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頭頂黑色,喙褐色,中後胸背板中間黑色,兩側褐色。翅紋發達,具有明顯之亞中帶、痣帶與端帶。雄性腹部第9節腹板基柄部發達,中央形成卵圓形之輪廓,長度僅達抱器端節基部。以上特徵亦可見於本屬之細紋新蠍蛉(N. ophthalmica)、K紋新蠍蛉(N. k-maculata)、小新蠍蛉(N. gradana)與新蠍蛉(N. sauteri)等4個相關種類,不同的是本種雌性生殖板基部有著暗色的葉狀突起。本種之模式標本是由臺籍學者楊儉文採得,因此本種以其姓氏命名。楊儉文博士目前為知名大蚊分類學者,而臺灣長翅目研究學者George W. Byers,亦是本種之發表者,正是其博士班時期之指導教授。
|
依氏蜥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型修長,近似圓柱形或稍縱扁。頭平扁,頭寬大於頭高;尾部細長側扁。吻端呈窄拋物線。眼大,橢圓形,下眼瞼上部分化成瞬褶,瞬褶下方具一深溝。鼻孔斜列,位於口前,前鼻瓣具一個三角形突出,無鼻鬚;無口鼻溝。口寬大,弧形,口閉時齒暴露;上下唇褶發達;齒細小,5-7齒尖型,多行使用。噴水孔小,新月形,位於眼後。盾鱗細如絨化,3棘突3脊突。背鰭2個,小型,大小和形狀略同,第一背鰭起點與腹鰭基底後端相對;臀鰭低而延長,內角突出,未達第二背鰭下角後方;腹鰭大於背鰭;胸鰭寬而圓;尾鰭狹長,上緣具2縱行鋸齒狀大鱗,上葉頗發達;尾鰭下葉前部不顯著突出,與中部連合呈倒三角形,中部與後部間有一缺刻,後部與上葉相連呈圓形。...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