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7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移風革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移風易俗」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樂記〉是古代流傳下來最早記錄音樂理論的文章。這篇文章談到音樂的產生及其作用,大意是:當人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產生情感時,就會發出聲音。把各種聲音結合起來,加上舞動作,就進而產生音樂;所以古代聖王都十分注重對人心會產生影響的事物,並且主張用「禮義」來導正人民的行為,以「音樂」來調和人民的心性。音樂之中,又以和善純正的音樂,最能讓人心平氣和,耳目清明靈敏,長期下來可以潛移默化人民的心性,進而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使天下回復和平安寧。「移風易俗」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
康康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九世紀末期興起於巴黎的一種舞。康康為法語cancan的音譯。特色是隨著二拍或四拍的快速曲,掀起裙角,將腳高高的踢出去。
諷刺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歌唱、舞、短劇等雜多的短場面所構成的,穿插豐富的諷刺或笑料的表演形式,稱為「諷刺劇」。
綜合藝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式上占有空間和時間,必須用聽覺與視覺來鑑賞的藝術。像舞、戲劇、電影等。縮稱為「綜藝」。
刀鋸不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刀和鋸皆古代用為刑具。「刀鋸不辭」指無視危險,表示決心堅定。如:「您老吩咐的事,在下刀鋸不辭,赴湯火,一定為您辦妥。」
婆羅門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相傳為天竺婆羅門教中的舞。《太平廣記.卷四七五.昆蟲類三》:「昨上巳日,吾從靈芝夫人過禪智寺。於天竺院觀右延,舞『婆羅門』,吾與諸女坐北牖石榻上。」
劈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體操、武術、舞等的動作,兩腿朝前後相反方向分開,而後臀部著地。
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有組織編制的舞團體。可分為偏重娛樂性演出和重藝術創作性等兩種類型。
扇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持羽毛扇、配合節奏、動作優美柔和的舞
柘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唐、宋時代的西北民族舞。歌舞相應,節奏多變,多以鼓伴奏。元.無名氏《貨郎旦》第四折:「都只待奏新聲,舞柘枝。」清.毛奇齡〈南柯子.驛館吹蘆葉〉詞:「驛館吹蘆葉,都亭舞柘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