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742 ms
共 10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渾淪吞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囫圇吞棗」之典源,提供參考。 #《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卷三.趙州大蘿蔔頭》1>僧問趙州2>:「承聞和尚親見南泉3>,是否?」州云:「鎮州4>出大蘿蔔頭。」這僧也是個久參底,問中不妨有眼,爭奈趙州是作家,便答他道:「鎮州出大蘿蔔頭。」可謂無味之談,塞斷人口。這老漢大似個白拈賊相似,你纔開口,便換卻你眼睛。若是特達英靈底漢,直下向擊石火□,閃電光中,纔聞舉著,剔起便行。苟或佇思停機,不免喪身失命。江西澄散聖判,謂之東問西答,喚作不答話,不上他圈繢。若恁麼會,爭得遠錄公云:「此是傍瞥語,收在九帶中。」若恁麼會,夢也未夢見在,更帶累趙州去。有者道:「鎮州從來出大蘿蔔頭,天下人皆知;趙州從來...
|
慮遠謀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云:「當此時也,世非無深謀遠慮知化之士也」,但因秦王暴虐無道,堵塞了忠諫之途,致使「三主之惑,終身不悟」,終於讓秦走上敗亡。後來「深謀遠慮」演變為成語, 指計畫周密而慮事深遠。
|
深謀遠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云:「當此時也,世非無深謀遠慮知化之士也」,但因秦王暴虐無道,堵塞了忠諫之途,致使「三主之惑,終身不悟」,終於讓秦走上敗亡。後來「深謀遠慮」演變為成語, 指計畫周密而慮事深遠。
|
遊魚在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乃嬰等更生之(晨)〔辰〕也。既陷不義,實恐投兵之日,不免孥戮。」綱約之以天地,誓之以日月,嬰深感悟,乃辭還營。 〔注解〕
(1) 荒裔:指荒涼邊遠的地方。裔,音 |ˋ,邊遠之地。
(2) 侵枉:侵犯冤陷。
(3) 須臾閒:極短的時間。閒,音ㄐ|ㄢ,同「間」。
|
顯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佛或已死的聖人,現出形貌示人。《三國演義》第七七回:「於是關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後往往於玉泉山顯聖護民。」《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誰想今日果是觀世音顯聖,誅了妖邪!」
|
見義敢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見義勇為」。見「見義勇為」條。01.宋.曾鞏〈太子賓客致仕陳公神道碑銘〉:「為吏明悟敏捷,見義敢為,不少屈以求合。」02.《明史.卷一六五.葉禎伍驥毛吉列傳.伍驥》:「莊重寡言笑,見義敢為。」
|
思過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知已超過一半,謂所悟已多。《易經.繫辭下》:「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唐.楊烱〈王勃集序〉:「有稱孔夫子而謂之曰:『易有太極,子其勉之。』寤而循環,思過半矣。」
|
口授心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授教者親口傳授,而受教者心中領悟。《初刻拍案驚奇》卷四:「但揀一二誠篤之人,口授心傳。」也作「口傳心授」。
|
六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認為眾生由於過去世所作的業,造成每個生命不同的存在狀態。存在的狀態可分成六類,即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稱為「六道」,眾生未解脫前,始終在其中輾轉生死。《起世經》卷九:「一切眾生於人間生,悉皆成就無覺無觀,快樂證知身壞即生光音天處,一切六道皆悉斷絕,此即名為『世間轉盡』。」《西遊記》第八回:「悟時超十地三乘,凝滯了四生六道。」也稱為「六趣」。
|
執迷不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執迷不悟」。見「執迷不悟」條。01.《官場現形記》第四五回:「老弟,不是我瞧你不起,像你這樣執迷不化,將來能夠趕到愚兄這個分兒還早咧!」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