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氣壯河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日覽萬言,暗識三篋,博學吞九流之要。處盈若虛,雄辯敵四海之鋒。 〔注解〕
(1) 司馬:職官名。郡佐之屬。隋唐節度使之下皆置行軍司馬之官,為佐吏之屬,具參謀性質。又每州置州司馬一人,多以貶斥之官員任之,徒具虛銜無實際職掌。
(2) 張公:張希元,唐洛州司馬,中山人,生卒年不詳。
(3) 族高辰象:指出身望族。辰象,天象、星象。
|
一目數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死,洪自劾詣閤,乞代弟命,便飲酖而死,弟用得全,潁川雖尚節義,未有能煞身成仁如洪者也。汝南翟子威為東郡太守,始舉義兵以討王莽,潁川士雖疾惡,未有能破家為國者也。汝南袁公著為甲科郎,上書欲治梁冀,潁川士雖慕忠讜,未有能投命直言者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梁書.卷四.簡文帝本紀》、《北齊書.卷一一.文襄六王列傳.河南王康舒孝瑜》。
(2) 應世叔:應奉,字世叔,東漢汝南人,生卒年不詳。少聰明,自幼及長,凡所經履,莫不暗記,讀書五行並下。桓帝時為武陵太守、司隸校尉。糾舉奸違,不避豪戚,以嚴厲為名。
(3) 離婁並照:與古代名人離婁相輝映。離婁,黃帝時人,相傳能視百步之外,見秋毫之末。...
|
萬世一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春申君淮北一帶的封地,春申君覺得封地太偏遠,過於接近齊國,而楚又與齊、魏不睦,因此建議楚王將這裡建郡,並自請將封地改為江東地區。但這件事拖了很久都沒有定案,春申君的一個部下便向他進諫說:「我們應該要居安思危,現在楚王的年事已高,封地的事一定要趕快解決,而您的封地最好遠離楚國國都。您看春秋時秦孝公曾封公孫鞅,但孝公一死,他的繼任者就把公孫鞅殺了。還有秦惠王也曾賜封冉子,惠王一死,接任的君王就把他的封地收回。公孫鞅是功臣,冉子是皇親國戚,都還遭到這樣的命運,原因就是封地離京師太近,過於招搖。像古代太公望與邵公奭,就因為封在遠地而得以保全。今天燕國不斷攻打趙國,弄得趙國怨聲四起,您不如向北出兵救趙...
|
涇渭不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涇渭分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涇水是渭水的支流,源出甘肅省而流入陜西省注入渭水,《詩經.邶風.谷風》中說:「涇以渭濁,湜湜其沚。」意思是說涇水和渭水,各有清濁,在涇水注入渭水時,仍然清濁不混,界限分明。在《初學記.卷六.涇水九.敘事》引《辛氏三秦記》及《山海經注》提到:「涇水出安定朝郡縣西幵頭山,……與渭水合流三百里,清濁不相雜。」由此可見,自古即有涇、渭之清濁不相雜的說法,然而古時對於涇、渭二河的清濁,一直存在兩種說法,一說涇清渭濁,一說涇濁渭清。清末學者譚嗣同對此做過仔細的觀察,認為河水的清濁,是隨著季節時序而改變的,他在《石菊影廬筆識.學篇》中說:「留心覘之,夏秋二水皆濁,...
|
劉孝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劉孝標(462年—521年),名峻,字孝標,以字行。平原郡人。劉孝標生於亂世,幼時與家人失散,被賣到富人劉實家中。努力好學,常日夜苦讀。清河崔慰祖謂之「書淫」。泰始五年(469年),北魏佔青州,孝標至平城(即今山西省大同市)出家,不久還俗。 著作曾參加翻譯佛經,又注《世說新語》。《梁書》、《南史》皆有傳。 評價以註釋劉義慶等編撰的《世說新語》而著聞於世,而其文章亦擅美當時,是南朝梁學者、文學家。
|
明修暗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暗度陳倉」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正月,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負約,更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四月,兵罷戲下,諸侯各就國。漢王1>之國,項王2>使卒三萬人從,楚與諸侯之慕從者數萬人,從杜南入蝕中。去輒燒絕棧道3>,以備諸侯盜兵襲之,亦示項羽無東意。至南鄭,諸將及士卒多道亡歸,士卒皆歌思東歸。韓信說漢王曰:「項羽王諸將之有功者,而王獨居南鄭,是遷也。軍吏士卒皆山東之人也,日夜跂而望歸,及其鋒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皆自寧,不可復用。不如決策東鄉,爭權天下。」……八月,漢王用韓信4>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5>。邯迎...
|
獨往獨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獨自一人,不與人同伙。宋.楊萬里〈雪凍未解散策郡圃〉詩:「靜聞簷滴元雨語,倒挂水牙未怕晴,獨來獨往銀粟地,一行一步玉沙聲。」也作「獨來獨往」。
|
王與馬,共天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行政長官,並利用他們光復中原的希望,以鞏固江南的統治基礎。這些男來的流民都在所住的地方建立僑州、僑郡、僑縣,不屬當地的州、郡、縣。這樣更適於東晉政府的分化統治。另一方面,四川在三國時,由蜀漢統治。西晉八王之亂前後,陝甘流民大量流入,隨後甘肅氐族酋長李特進入四川,鳩集流民欲割據西川,被殺。子李雄攻入成都,建立大成國。西晉欲徵調荊州(湖北)兵遠征四川。荊州人民不願意,加上八王之亂後,華北流民大量流入荊州,荊州局勢不穩。蠻族張昌起而煽動,引發了「張昌之...
|
不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信任、不懷疑。《文選.蘇武.詩四首之三》:「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三國演義》第九回:「呂布同郡騎都尉李肅,以董卓不遷其官,甚是懷怨。若令此人去,卓必不疑。」
|
並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起產生、興起,或共同發動。漢.賈誼〈過秦論〉:「天下雲集而響應,嬴糧而景從,山東豪傑遂並起而亡秦族矣。」宋.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自東漢以來,道喪文弊,異端並起。」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