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25.001 ms
共 8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細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棺木覆蓋時,上下能夠接合的特製凹凸部分。「腰」文獻異文作「要」。漢.王符《潛夫論.浮侈》:「後世以楸梓槐柏杶樺,各取方土所出,膠漆所致,釘細要,削除鏟,靡不見際會。」
|
出死入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律,依循自然的規律去運作,不設過多的供養,如此便是長壽之道了。至於「出生入死」語義之轉變,所見的較早文獻是晉代潘岳的〈秋興賦〉。此文是潘岳借秋景抒寫他周旋於官場的無奈,和無法歸鄉的愁思,其中有一句「彼知安而忘危兮,故出生而入死」,是嘲諷自己看到安樂處,就忘了官場的處處危機,所以才會這樣不顧生死的在此留連忘返。後來「出生入死」就被用來比喻冒險犯難,隨時有喪失生命的危險。
|
唵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乾淨。元.高安道〈哨遍.暖日和風套.二煞〉:「外旦臊腥臭,都是些唵噆砌末,猥瑣行頭。」也作「骯髒」。
2.比喻惡劣。元.王伯成《貶夜郎》第三折:「這唵噆輩,鬧中取靜,醉後添愁。」也作「骯髒」。
|
優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從優撫卹。「恤」文獻異作「卹」。《醒世恆言.卷二七.李玉英獄中訟冤》:「又聞得兵科給事中上疏,奏請優卹陣亡將士。」
|
隔靴抓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隔靴搔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隔靴搔癢」指隔著靴子抓癢,這種做法總是難以搔到癢處,所以這句成語可以用來比喻不切實際,未能掌握要點。這應是從生活體驗衍生的成語。比較早的文獻資料,見於《景德傳燈錄.卷二二.福州康山契穩法寶大師》:「問:『圓明湛寂非師旨,學人因底卻勿明。』師曰:『辨得未?』僧曰:『恁麼即識性無根去也。』師曰:『隔靴搔癢。』」這段話大概的意思是說,有位僧人向法寶大師請示問題,在問答終了時,大師便問僧人都弄明白了嗎?僧人以「識性無根」回答。大師認為這位僧人並未洞澈領悟,所以說他:「隔靴搔癢。」宋代嚴羽《滄浪詩話.詩法》也有「意貴透徹,不可隔靴搔痒」的說法,是指詩歌的作法...
|
隨聲趨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考竟實情的人少,隨聲唱和者多。後來「隨聲」之後,加上「附和」就成為「隨聲附和」的成語。出現這句成語的文獻如宋.魏了翁〈直前奏六未喻及邪正二論〉:「人至於忠忱體國,真實任事,則圖惟國事之濟,言慮所終,事惟其是,而豈肯隨聲附和,以僥倖萬一乎!」
|
缽盂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代婦女髮飾。因造型與覆蓋著的缽盂相像而得名。清.李漁《閒情偶寄.卷六.聲容部.修容》:「今之所謂牡丹頭、荷花頭、缽盂頭,種種新式,非不窮新極異,令人改觀。」
|
法苑珠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佛教典籍,一百卷(嘉興藏分為一百二十卷)。唐道世編。為一佛教類書,篇前大都有作者述意,再博引經、律、論,篇末或部末有感應緣,廣引故事傳說以證明不妄,除佛經外約用了一百四十餘種的資料,保留許多早已亡佚的古代文獻。宋代類書,多所引用,近人周樹人《古小說鈎沉》亦多自其中取材。
|
情不自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時感情激動,便也學著傳說在月下引線穿針,希望自己能夠變得更美、手藝更靈巧,以得到美好姻緣。後來典源文獻裡的「情來不自禁」,演變成「情不自禁」這句成語,表示感情激動得無法自我控制。
|
模式開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模式開發(Model development)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儘管在教學設計領域中十分強調模式的運用,但是在相關的研究文獻上鮮有對開發一種有用的模式的過程提出建議。由於存在著不同類型的模式及每個人對這些模式本身各持己見,因此尚無一種特別的技術或過程能確定一種模式究竟應如何得以開發。 內容說明莫里斯(Morris, 1970)建議在模式開發中採用以下步驟或階段:將系統面臨的問題分解成一些較簡單的問題。根據模式的目標和目的作出嘗試性的說明。尋找類比――在系統面臨的問題與精心設計的邏輯系統之...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