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擬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擬訂或提議。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夫動先擬議,明用稽,所以敬慎群務,弛張治術。」
1.擬訂或提議。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夫動先擬議,明用稽,所以敬慎群務,弛張治術。」
刑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犯罪案件的偵查過程中,嫌犯或被告遭到司法警察、情治單位人員以各種粗暴的手段逼問口供。如:「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以刑求取得的犯罪嫌犯自白,不得做為犯罪證據。」
得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表示懷的語氣。如:「得了,你會幫忙才怪!」
2.表示懷的語氣。如:「得了,你會幫忙才怪!」
懷古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空間上與時間上都得到極度拓展。江山、歷史、人物一齊湧出,以萬古心胸引出懷古思緒。接著借“人道是”似之言,把江邊故壘和周郎赤壁掛上了鉤。“亂石崩雲” 三句正面寫赤壁景色,驚心駭目。詞中把眼前的亂山大江寫得雄奇險峻,渲染出古戰場的氣氛和聲勢。對於周瑜,蘇軾特別激賞他少年功名,英氣勃勃。“小喬初嫁”看似閑筆,而且小喬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遠在赤壁之戰前十年。特意插入這一句,更顯得周瑜少年英俊,春風得意。詞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風情,剛中有柔,與篇首“風流人物”相應。“羽扇綸巾”三句寫周瑜的戰功,也很特別。周瑜身為主將卻並非兵戎相...
太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職官名。三公之最尊者。三公指太師、太傅、太保。《史記.卷三八.宋微子世家》:「於是微子度紂終不可諫,欲死之,及去,未能自決,乃問於太師、少師。」《三國演義》第八回:「本欲留將軍止宿,恐太師見。」
1.職官名。三公之最尊者。三公指太師、太傅、太保。《史記.卷三八.宋微子世家》:「於是微子度紂終不可諫,欲死之,及去,未能自決,乃問於太師、少師。」《三國演義》第八回:「本欲留將軍止宿,恐太師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拖著鞋走。同「屣」。《漢書.卷七一.雋不傳》:「勝之躧履起迎。」唐.顏師古.注:「躧謂納履未正,曳之而行。」
1.拖著鞋走。同「屣」。《漢書.卷七一.雋不傳》:「勝之躧履起迎。」唐.顏師古.注:「躧謂納履未正,曳之而行。」
唯實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識;還提倡知識、良心、信仰並重。孟登教育的旨趣就是要有能活用的知識,跟拉伯雷一樣反對死記硬背;常持懷論調,雖注重感官經驗的證據,卻也對感官經驗的有限性持批判態度;旅行讓心靈持續接受新的事物,認識不同文化與習俗,面對大自然體認天地之偉大。米爾頓&拉德凱注重母語教學的教育家,米爾頓強調英語教學;拉德凱則提出「請願書」,要求各邦廣設學校,並以德語教學,以「統一語文、統一政府、統一宗教」。培根以「自然」作為科學知識認識的對象,Knowledge is power.;提出四種偶像:種族的偶像、洞穴的偶像、市場的偶像、劇場...
動魄驚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逃吳苑。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上.古詩》。 (2) 吳:指吳王,是夫差(?∼西元前473),因父闔閭為越王句踐所敗,故敗困句踐於會稽,以報父仇,並率精兵北會諸侯於黃池,與晉爭霸,句踐乘虛而入,遂滅吳,夫差自剄而死,在位二十三年。 (3) 椒華之房:建築精緻,裝飾華麗的房子。 (4) 幌:簾子。《太平御覽》原作『熀』,茲據《太平廣記.卷二七二.美婦人.夷光》校改。 (5) 幌:《太平御覽》原作,據《太平廣記.卷二七二.美婦人.夷光》校改。〔參考資料〕 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上.古詩》其體源出於〈國風〉,陸機所擬十二首。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
Janis-Mann衝突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都必須犧牲掉某些理想或其他有價值的目標,這會使作決定者感到焦慮、羞愧、不安,而增加了心理壓力。  無地,錯誤的決定是由多種因素造成,包括了分析不當、無知、偏見、衝動、時間限制及組織的政策方針等因素。但作出思慮欠周與執行效果不佳之決定的另一個主要原因與伴隨衝突而來的動機有關-特別是在作難於抉擇的重大決定時,想要克服心理壓力的企圖。壓力產生後,人們會用不同的防衛機制試著去因應來自決定情境來的壓力,這些因應方式常損及決定歷程的效率。(註1) 心理壓力的類型Janis指出因應心理壓力的五種基本類型:1. 無衝突的固守:作決定者...
不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了解,多指不了解事實真相。《楚辭.屈原.卜居》:「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漢.鄒陽〈獄中上書自明〉:「今臣盡忠竭誠,畢議願知,左右不明,卒從吏訊,為世所。」
1.不了解,多指不了解事實真相。《楚辭.屈原.卜居》:「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漢.鄒陽〈獄中上書自明〉:「今臣盡忠竭誠,畢議願知,左右不明,卒從吏訊,為世所。」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