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97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殫精極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殫精竭慮」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殫精竭慮」原作「殫思極慮」。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居於香山,自號香山居士。他出身在一個小官僚的家庭,青年時期,由於戰亂而在顛沛流離中度過。長期貧困與居無定所的生活,讓白居易真實體會了人民的痛苦,所以他的文學作品中帶有濃厚的現實主義色彩,極能反應真實的世界。白居易仕宦生涯的前期,可說是一帆風順,二十九歲便登進士,三十二歲任校書郎,後來又被拔擢為翰林學士。在這個時期,白居易有感於自身所見所聞,故深有經世濟民的使命感,〈策林〉七十五篇就在此時寫成。文中白居易針對當時經濟、政治、軍事、文教各方面的弊端提出改革意見,大聲疾呼統治者應以天下之心為心,以百姓之欲為...
|
外交豁免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交人員於駐在國享有各種管轄豁免,使其執行職務時不受干擾的特權。如民刑事管轄豁免、作證豁免及免納稅捐等。在一般狀況下,外交代表即使有令駐在國無法容忍的行為,駐在國亦僅能宣布其為不受歡迎,要求派遣召回或逕予驅逐出境,不得將其留置問罪。目前由於國際情勢不斷演變,已將早年的絕對豁免主義,漸改為限制豁免主義,以避免豁免權濫用。
|
郁達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983年6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予革命烈士證書。 文學觀點 郁達夫的作品帶有強烈浪漫主義色彩。他主張「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敘傳」,因此,他常常把個人的生活經歷作為創作素材。其代表作品《沉淪》,即是一部自傳體小說,講述了一個日本留學生的性苦悶以及對國家懦弱的悲哀。劉海粟在《文匯月刊》1985年第8期曾說過:『達夫小說中有一些不純淨的筆墨,是變態心理的產物。』但那是由於生活的環境,報國無門的無奈之下,造成他性格上的複雜與苦悶。 著作 小說:《銀灰色的死》《沉淪》《南遷》《蔦蘿行》《春風沉醉的晚上》《離散...
|
教育目的之功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啟迪人類理性,充實精神生活,傳遞社會文化,配合社會需求,達成自我實現。(註1) 對自我的功能在理想主義的學者思維中,多以教育啟迪人類理性的歷程作為教育之主要功能,所以特別注重腦部思索的,過去柏拉圖曾把人類的靈魂分為幾種類型,理性、意志及情慾三者,這三者看似七情六慾的三者分類,然而實際上卻是另一種分法,理智所代表的是一種熱愛智慧的表現;意志的意思是追求名譽;最後所謂的情欲其實就是貪念慾望錢財的行為,因此教育的目的就在於第一個理性的提升,促使人們熱愛智慧,培養人的理性,進而達到理想社會形式的行成。在自我的精神生活方面,也因...
|
貧窮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資本主義結構下系統性再製貧窮的次文化。由美國人類學家Oscar Lewis於西元1959年的著作《貧窮文化──墨西哥五個家庭一日生活的實錄》(Five Families:Mexican Case Studies in the Culture Of Poverty)所提出,依據其於墨西哥貧民區的民族誌研究所指出,貧窮的孩童其世界觀中的無助、依賴、無所認同、自尊心薄弱等令其持續處於貧窮狀況,而沒有形成階級認同。此概念後來遭受學者如Carol Stack的批評,其認為貧窮文化是政治的語言,事實上結構性的因素比文化更能解釋貧窮問題。
|
傑佛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對當時教會管轄教育下的傳統學科。 思想的重點一、 人性論主張人性本善:民主。二、 知識論偏向經驗主義:知識具有「實用性」、「時效性」。 教育的主張一、 教育對象:全體民眾,不分男女。二、 教育目的:普遍啟迪民智並培養具有品德與才華的自然貴族,使國家能順利推動民主政治。三、 教育計畫:(一) 基本教育(三年):一百戶人家設立一間基本學校,教學內容為讀寫算,精英可以繼續升學,若為貧苦子弟則免收學費。(二) 文法學校(六年) :精選的學生所入的學校稱為文法學校,全國設立二十所。(三) 威廉及瑪俐學院:文法學校中挑選三分之一...
|
經濟大恐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是英國和法國。由於無法解決經濟不景氣的情況,歐洲許多政府已飽受人民的抨擊和傷害。促成了義大利法西斯主義(註2.)的興起和德國納粹希特勒(註3.)的威脅,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了開戰的種子。西元1932年,美國人選舉民主黨的富蘭克林.羅斯福(註4.)擔任總統。為了擺脫危機,羅斯福總統提出經濟改革計劃,稱之為新政(註5.),他使聯邦政府入主經濟,建設重大工程。新證並沒有完全使美國脫離經濟危機,但是,羅斯福卻在西元1936年及1940年當選總統。 影響西元1929年的經濟大恐慌,也嚴重影響到拉丁美洲國家。這些國家的經濟主要依賴...
|
戰地春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描述戰爭如何毀滅人的精神、扼殺人的愛情,以及驅使人與人之間無謂的互相殘殺,血淋淋的畫面述說作者對帝國主義戰爭的深切厭惡。 亨利,一個對戰爭懷著精神的美國青年,深入前線無所謂劇的醫護軍官,經歷了殘酷、慌亂和荒誕的戰爭遭遇後,義無反顧的與摯愛──凱瑟琳逃出可怕的戰爭,然而卻沒能逃出死神的魔掌。全書體現出含而不露、哀而不傷的風韻,卻又深刻的表達了厭戰的情緒,足以撼動人心。本書作者海明威是美國著名作家,亦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是一個極富色彩的人,喜愛冒險。他的寫作風格,被稱作「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曾以此書自比莎翁名劇「羅密歐與...
|
聶華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遠思為筆名,發表小說<變形記>,爾後作品多發表於美國、台灣。 觀點聶華苓很早就嘗試現代主義的文學技巧,如1950年發表的<李環的皮包>、<月光、枯井、三腳貓>,都極具現代主義事的實驗作品。陳芳明曾說:「聶華苓寫出了女性肉體的撕裂、靈魂的破碎、生命的不完整、生活的不確定。」此外聶華苓小說的特點大略區分如下:1.人物生動鮮活:他用許多意識流來塑造人物,讓人物不只有外貌,而是深入人物內心的寫作。2.結構精緻多樣:如《...
|
日本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國(Japen),簡稱日本,是位於亞洲東部的一個島國。日本是世界八國集團中,亞洲至今唯一的成員國,亦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和資本主義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過去日本長期實施君主制,目前為君主立憲制國家。重視團隊精神,也是日本社會的特徵之一。他們做事強調團體的成就而不喜歡個人英雄主義的表現,這種習慣普遍被實踐於日常生活中,例如他們追求知識時,喜歡採取集體討論的方式。(註一)目錄1 義務教育1.1 小學校育1.2 中學校2 後期中等教育3 高等教育3.1 高...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