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56.2528 ms
共 17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剛愎自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語意3 故事4 相似詞5 相反詞6 例句 出處 左傳宣十二年:「其左先榖,剛愎不仁,未肯用命」 語意 形容人固執己見做事,完全不理會他人的意見 故事 性情倔強,固執己見。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上.吏部.大計部院互訐:「各堂上官不從臣言,而都御史高明,剛愎自用,十三道御史豈無一人可斥?高明心懷不公。」或作「剛愎自任」、「剛褊自用」、「剛戾自用」。 相似詞 傲狠自用 相反詞 虛懷若谷 例句 他「剛愎自用」,自以為是,完全不給人解釋的機會一個分類語文學習領域
|
虛與委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應帝王》鄭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禍福壽天,期以歲月旬日,若神。鄭人見之,皆棄而走。列子見之而心醉,歸,以告壺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為至矣,則又有至焉者矣。」壺子曰:「吾與汝既其文,未既其實,而固得道與?眾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與世亢,必信,夫故使人得而相(女)〔汝〕。嘗試與來,以予示之。」明日,列子與之見壺子。出而謂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數矣!吾見怪焉,見濕灰焉。」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壺子。壺子曰:「鄉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是殆見吾杜德機也。嘗又與來。」明日,又與之見壺子。出而謂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全然有生矣!吾見其杜權矣。」列...
|
大智若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據《蘇軾文集.卷四七.啟》引)伏惟致政觀文少師。全德難名,巨材不器。事業三朝之望,文章百世之師。功存社稷,而人不知。躬履艱難,而節乃見。縱使耄期篤老,猶當就見質疑。而乃力辭於未及之年,退託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1>,大智如愚。至貴無軒冕而榮,至仁不導引而壽。 〔注解〕
(1) 大勇若怯:指十分勇敢的人,往往表面看起來似乎怯懦。見「大勇若怯」。
|
咄咄逼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無錫人。博學有才氣,善繪畫,有才絕、藝絕、痴絕三絕之稱。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動物、山水等。存世作品中以「女史箴圖」最有名。其所作「維摩詰像」,為最早出現於壁畫上的佛像。
(6) 旒旐:音ㄌ|ㄡˊ ㄓㄠˋ,出殯時在靈柩前引路的招魂幡。
(7) 危語:類似「了語」的文字遊戲,以危險的事為主題,令人聞而生畏的話。
(8) 轆轤:利用滑輪原理製成的井上汲水用具。古人常於井上立架置軸,貫以長木,纏綆其上,下懸汲水用的桶,用手轉動嵌於長木一端的曲柄汲水。
(9) 參軍:東漢置,掌參謀軍務。至隋唐時兼為郡官。
(10) 咄咄:驚嘆聲。
(11) 眇目:瞎了一隻眼。眇,音ㄇ|ㄠˇ。(二)...
|
釜底抽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氏春秋》是戰國時代秦相呂不韋,召集門下食客完成的集體著作。共二十六卷,分十二紀、八覽、六論,有漢高誘注。其內容綜合九流百家,暢論天地人物,多主儒術,而參以道家、墨家之言,取材博賅,頗有功於古代史料的保存。亦稱為《呂覽》。在〈季春紀.盡數〉中提到,如果把沸騰的開水舀出來,再倒回鍋中,想要使其不再沸騰,這是無濟於事的,倒不如把鍋子底下的柴火撤掉,沒了熱源,開水自然也就不會沸騰了。後來「釜底抽薪」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或比喻從源頭斷絕。
|
甘之如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元.李存〈答吳亦蘭書〉:「區區春前二日,忽感眩胃之證,床榻屋宇皆若旋轉。調治月餘,方得少安,因過舊廬,路滑僵仆,遂於左手脫骨傷筋,殆非偶然,惟有甘之如飴耳!」
|
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事物的道理。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所以存亡殊致,始終不同。」南朝梁.王巾〈頭陀寺碑文〉:「是故三才既辨,識妙物之功;萬象已陳,悟太極之致。」
|
虛懷若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老子.第一五章》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若冬涉川,猶若畏四鄰,儼若客,渙若冰將釋,敦1>若朴,混若濁,曠2>若谷。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能弊復成。 〔注解〕
(1) 敦:厚重、樸實。
(2) 曠:廣大、開闊。 ◎2《老子.第四一章》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善。
|
居心叵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存險詐,難以預測。清.薛福成〈代李伯相三答朝鮮國相李裕元書〉:「近察日本,行事乖謬,居心叵測。」也作「心懷叵測」。
|
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數(Number)(註2)1.1 數的發展(註2)1.2 平方數與立方數1.3 開方1.4 分數1.5 正數與負數(註1)1.6 關鍵字1.7 參考書目 數(Number)(註2)任何事物量存在的多少為數。數是人們認識事物的開始,早在原始社會,人類在與自然界的萬事萬物打交道的過程,就有了數字的概念。數字的概念最初是由1、2、3….這樣的自然數開始的。考古證據顯示,人類用骨頭當計數工具。最古老的是一根猩猩的骨頭,上面劃了29到刻痕,這可能是紀錄月亮圓缺的紀錄,很像納米比亞目前仍在使用的「曆杖」。 數的發展(註2)西...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