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120.3756 ms
共 1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過隙白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中,蜀漢名將姜維曾說:「人生如白駒過隙,似此遷延歲月,何日恢復中原乎?」姜維跟隨諸葛亮北伐四次,以一統中原為志業,此話中便表達出他的急切,似乎唯恐時間過得太快,志業未竟而身先死。後來在《金瓶梅詞話》第二回中亦有:「白駒過隙,日月攛梭,纔見梅開臘底,又早天氣回陽。」同樣是用「白駒過隙」來說時光流逝、時令變遷之疾速。
|
秦始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號。秦王政二十六年(西元前221)統一天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而把古時的皇與帝合稱為「皇帝」,自稱「始皇帝」,廢諡法,以世計。廢封建,行郡縣,以集權中央;統一度量衡與文字;開闢馳道,修築長城,以鞏固國防;為消除反側與箝制思想,沒收民間兵器,偶語詩書者棄市,又有焚書坑儒之事。五度巡行天下,北逐匈奴,南征百越。於始皇三十七年(前210),死於巡遊途中。
|
司馬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著司馬遷的手,邊哭邊囑咐說:「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嘗顯功名於虞夏,典天官事。 ……今漢興,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餘為太史而弗論載,廢天下之史文,餘甚懼焉!汝其念!」他希望在死後,司馬遷能繼承他的事業,更不要忘記撰寫史書。他以為一個人事親、事君的最後目的在於揚名後世,以顯父母,這乃是最大的孝道。 他看到自孔子死後,至今四百多年,諸侯兼併,史記斷絕。 當今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義士等的事蹟,作為一名太史而不能盡到寫作的職責,所以內心十...
|
一手障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手遮天」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李斯,楚國人,入秦為相。他助秦始皇廢除封建,確立郡縣制,建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帝國。後來秦始皇在沙丘平召駕崩,李斯和趙高合謀假造詔書,賜死扶蘇,殺害蒙恬,立昏庸無能的胡亥為秦二世,為自己的專權打下基礎,也為秦朝的滅亡埋下禍根。後為趙高所害,被腰斬於咸陽市。唐代詩人曹鄴讀《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後,寫了一首〈讀李斯傳〉詩,有云:「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即是說李斯倚仗權勢,混淆是非,欺上瞞下,妄想以自己的手遮盡天下人的耳目。「一手遮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玩弄權術、瞞上欺下的行徑。
|
後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後世,未來的世代。《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今帝以幼年復奉大宗,為成帝後,宜明一統之義,以戒前事,為後代法。」《文選.劉琨.勸進表》:「前事不忘,後代之元龜也。」
|
潑水難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覆水難收」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姜太公本名姜尚,周朝時人,富才學且通兵法,但懷才不遇,生活窮困。妻子馬氏見他年紀大又沒有成就,於是棄他而去。有一天,姜尚在渭水旁巧遇出外狩獵的周文王,兩人相談甚歡,文王極為賞識他,要他協助一統天下的大業,那時姜尚已是八十歲的高齡老翁了。後來,姜尚果然幫助文王之子武王滅了商紂,立下大功,得到齊地作為封邑。姜尚顯貴之後,前妻馬氏請求復合,姜尚不肯原諒她,便取一壺水傾倒在地,要馬氏把水收回壺中,並說:「如果當初妳那樣的離開,今日都還能復合,那麼倒在地上的水,就一定能再收回壺裡!」但地上的水根本無法收回,馬氏也只好死了這條心。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覆水難收」...
|
江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江河與山岳。借指國家或國家政權。[例]一統江山、江山代有才人出、不愛江山愛美人
|
吞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侵占別人的財物或土地並歸為己有。[例]秦始皇逐一吞併六國,終於一統天下。
|
精思熟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昭襄王用范雎採遠交近攻之策向東擴展。秦王政二十六年 (西元前221)統一天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2) 索:索求、索討。
(3) 無行危:謂莫行圍梁之危事。
|
中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天運正中。有頌揚盛世之意。《後漢書.卷五七.劉陶傳》:「伏惟陛下年隆德茂,中天稱號。」清.洪昇《長生殿》第二齣:「端冕中天,垂衣南面,山河一統皇唐。」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