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6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蟲。同「蟻」。《集韻.上聲.尾韻》:「螘,蟲名,蚍蜉也。或作『蟻』。」《楚辭.宋玉.招魂》:「赤螘若象,玄蜂若壺些。」
唐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昔日海外華僑對大陸地區的稱呼。例:頭擺客家人大部分都係從唐山來臺灣。(從前客家人大部分都是從大陸地區來臺灣。)
五度制調值標記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記錄漢語聲調的方法。由趙元任發明。先畫一個縱座標,表示音高,後從最低到最高分成五個音高標準點,每點為一度,自下而上分別用「1、2、3、4、5」標記,各點名稱依次為「低、次低、中、次高、高」五等。聲調如是直線型,只須記起點與終點的度數;如是曲線型,須加記曲折起落的度數。如國音的四聲調值就是:陰平:55;陽平:35;上聲:214;去聲:5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遮蔽雨水或陽光的用具。同「傘」。《集韻.上聲.緩韻》:「繖,亦作傘。」《晉書.卷八三.王雅傳》:「將拜,遇雨,請以繖入。」宋.陸游〈鏡湖女〉詩:「女兒妝面花樣紅,小繖翻翻亂荷葉。」
2.絲綾。《廣韻.上聲.旱韻》:「繖,繖絲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端正車輪的工具。《集韻.上聲.語韻》:「萭,所以正車輪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地名。春秋時鄭邑。故地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費縣東南。《廣韻.上聲.梗韻》:「邴,邑名,在泰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煮熟。《廣韻.上聲.寑韻》:「飪,熟食。」如:「烹飪」。《論語.鄉黨》:「失飪,不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呈示。《廣韻.上聲.麌韻》:「喣,呈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亮潔白。《廣韻.上聲.皓韻》:「暠,明白也。」《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下》:「暠然白首戴勝而穴處兮,亦幸有三足烏為之使。」
聲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聲音的高低升降的調子。如國音所分的陰平聲、陽平聲、上聲、去聲、輕聲等讀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