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9.9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威武勇猛。《說文解字.人部》:「僩,武貌。」《廣韻.上聲.潸韻》:「僩,武猛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水清澈的樣子。《說文解字.水部》:「泚,清也。」《廣韻.上聲.薺韻》:「泚,水清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猴類頰裡貯放食物的地方。《廣韻.上聲.忝韻》:「嗛,猿藏食處。」唐.柳宗元〈憎王孫文.序〉:「竊取人食,皆知自實其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瘰癧:病名。古代稱頸項間的淋巴結核症為「瘰癧」。患部會出現緩慢的化膿性膿疱與瘻管。《廣韻.上聲.果韻》:「瘰,瘰癧,病筋結也。」
客家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客家人所使用的語言,是漢語中的一支。分布於江西南部、廣東東部、福建南部及湖南、廣西、四川、臺灣。臺灣地區大部分為四縣或海陸,少數為饒平、詔安、永定等。客家話保留較多古漢語音韻。主要特徵為古濁塞音和塞擦音聲母字,不論平仄,大都變為送氣清聲母;古曉、匣母的合口字聲母,多變讀為f;古鼻音韻尾-m、-n、-ng和塞音韻尾-p、-t、-k在客家方言中不同程度保留下來,其中以廣東、廣西及臺灣等地保留得較為完整。客家方言的聲調大都為六個,調類的分合與聲母的清濁有關,古平聲清聲母字今讀陰平、濁聲母今讀陽平、入聲也按聲母的清濁分為陰陽兩類,部分上聲次濁唸陰平,如「馬」、「野」、「冷」…字。而如「麼介」(什麼)、「今晡日」(今天)等,皆為具有客語特色的詞彙。簡稱為「客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水深的樣子。《廣韻.上聲.賄韻》:「漼,水深貌。」《詩經.小雅.小弁》:「有漼者淵,萑葦淠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衣服下擺的邊緣。《玉篇.衣部》:「衪,緣也。」《集韻.上聲.紙韻》:「衪,衣緣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藏。《廣韻.上聲.薺韻》:「匸,有所藏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濾酒、去除酒糟。《廣韻.上聲.語韻》:「醑,簏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金飾之器。《廣韻.上聲.篠韻》:「釕,釕鈌,帶頭飾。」《新唐書.卷二二五.逆臣列傳下.黃巢》:「使沙陀以五百騎釕轡藻韉,望賊陣縱而遁,賊以為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