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入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漢語調類。聲調短促而急。現國音中已無入聲,入聲字分別歸入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之中。如:「屋」、「竹」、「谷」、「玉」等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諡號用字。通「閔」。《集韻.上聲.準韻》:「湣,諡也。史記齊有湣王。」
四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字音的四種聲調。古時分平、上、去、入四聲,以「天、子、聖、哲」四字代表。今國音分陰平(第一聲)、陽平(第二聲)、上聲(第三聲)、去聲(第四聲)。如「三、民、主、義」四字即代表國音的四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田間分界的道路。《廣韻.上聲.軫韻》:「畛,田間道。」《楚辭.屈原.大招》:「田邑千畛。」
變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聲調的變化。在國語主要分為類變和字變二種。類變指某一調類在一定語音條件下所發生的調值變化。譬如兩個上聲相逢,則前者讀成陽平,如「選舉」、「粉筆」、「小鳥」等。字變指一、七、八、不四字在陽平、陰平和上聲前讀成去聲,而在去聲前,則讀為陽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牛、羊等有角的獸類用角碰撞。《廣韻.上聲.薺韻》:「牴,角觸。」清.高宗〈鬪牛歌題劉松年畫〉:「五溪蠻俗雖有此。」自注引毛奇齡《蠻司合誌》:「「兩牛低頭相牴,未分勝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來捕魚或捕鳥的網。《玉篇.网部》:「罨,罕也。以罔魚也。」《廣韻.上聲.琰韻》:「罨,鳥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船靠岸。《廣韻.上聲.紙韻》:「艤,整舟向岸。」《文選.左思.蜀都賦》:「試水客,艤輕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用手進食。《廣韻.上聲.感韻》:「唵,手進食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鳥嘴。通「嘴」。《廣韻.上聲.紙韻》:「觜,喙也。」《文選.張衡.東京賦》:「秦政利觜長距,終得擅場。」三國吳.薛綜.注:「喻七雄為鬥雞,利喙長距者,終擅一長也。」唐.李白〈壁畫蒼鷹讚〉:「觜銛劍戟,爪握刀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