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輕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動作細小、小心。《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只見門半掩著不關,他就輕輕把拴拴了。」《紅樓夢》第五十八回:「一面說,一面忙端起,輕輕用口吹。」
麻痺不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於事物感覺遲鈍或漠不關心。明.李贄〈寄答留都〉:「今但以仁體稱兄,恐合邑士大夫皆以我為麻痺不仁之人矣。」也作「麻木不仁」。
視若無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不在乎、不關心。如:「他總將戒賭的勸言視若無物,如今終於落得破產的下場。」
名韁利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名韁利鎖」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名」是功名。「利」是利祿。「韁」是繫馬的繩子,用以控制馬匹。「鎖」則是安裝在門戶、箱櫃等開合處,必須以鑰匙或暗碼打開的金屬器具,引申有拘束、封閉的意思。一個人如果汲汲於名利,腦海裡除了沽名釣譽、鑽求利益,其他事情都毫不關心,就好像被無形的韁繩套住,或被看不到的鎖鏈給綁住,不得自由。《漢書.卷一○○.敘傳上》,敘述了桓譚欲向班嗣借書的事情。桓譚博學多聞,遍習五經,是一位儒者。班嗣雖然也學儒術,但更喜好黃老之學。有一次桓譚想向班嗣借黃老之書,班嗣知道了就回覆說︰「黃老之學崇尚清虛無為,不受世俗所羈絆,與儒學完全不同。你今日已經習慣孔孟的仁義之道,被世俗...
教室觀察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室觀察法目錄1 定義2 使用情境3 系統觀察3.1 法蘭德斯的交互作用系統3.2 史多林的不關心行為觀察系統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定義舉凡教師行為、學生行為、教室中的硬體設備、班級氣氛、教學活動與人際互動等等都是;故教室觀察為班級經營研究的主要方法,其蒐集資料的方法可為量化,如系統觀察;亦可為質化研究、如教室俗民誌(classroom enthnography) 使用情境在教室中,每日所發生的事件非常多,如教師對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回答;學生間互相討論,激發出更多不同的創意;亦或是學生的不當行為之表現等等都可以稱之...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不注意、不關心。《莊子.知北遊》:「終日視之而不見,聽之而不聞,搏之而不得也。」也作「聽而無聞,視而無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東風吹馬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對事情漠不關心。也作「東風射馬耳」。
燕語鶯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女子美妙的聲音。元.關漢卿《金線池.楔子》:「語若流鶯聲似燕,丹青,燕語鶯聲怎畫成,難道不關情。」《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六回:「一時燕語鶯聲,盡都是吳儂嬌語。」
漫不經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漫不經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漫不經心」的「漫」,是散漫、隨便的意思。對於一件事如果隨隨便便散漫以待,自然對這件事就絲毫不會留意。宋.陳亮〈與徐大諫書〉中,陳亮因為自己跟徐彥才有一面之交,對徐彥才的事,自認為不能漫不經意,毫不關心,所以寫了這封諫書給他。後來「漫不經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馬馬虎虎,不加留意。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殺人要抵命,欠錢要償還。比喻虧欠人家什麼,就得歸還什麼。元.馬致遠《任風子》第二折:「可知道殺人償命,欠債還錢,你這般說才是。」《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既是不關親,你豈不聞得:『殺人償命,欠債還錢。』他是別處人,你不認他罷了,拿甚麼器杖打破他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