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0.80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高瞻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發展理論為基礎而發展的認知導向課程。 三、意義1.以幼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2.強調幼兒直接的經驗和主動的學習,以培養其解決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 四、實施要點1.以幼兒生活經驗為基礎的課程。2.課程五大要素:(1)主動學習。(2)與成人的互動。(3)學習環境。(4)小組時間。(5)大團體時間。3.「主動學習」(主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主動。如:「自覺」、「自願」。
教學策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略是以學生為中心,認為學習是學生認識訊息歷程的能力表現,教師居然協助者的角色,教學的成敗端視學生能否主動積極探索處理訊息。 1. 運用前導組織策略前導組織在教學策略上的應用,包括問題中心法、做決定法和網路法三種。 2. 應用歸納和演繹策略=Eggen&Kauchak(1988)指出,歸納推理和演繹推裡都是教學概念、組型和抽象觀念等思考的重要策略。 3. 運用正例和反例策略概念性思維是需要學習的,概念是建構真實性的創造方式,舉出例子是老師教學概念的重要策略。透過正例與反例的運用,可擴充與精煉知識的來源,產生新穎的想...
認知學徒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知學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目錄1 定義2 發展歷史3 學者理論4 中英文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定義係指一位具有實務經驗的專家,引領新手進行學習,經由這位專家的示範和講解,以及新手的觀察和主動學習,在一個真實的社會情境脈絡下,透過彼此的社會互動,讓新手主動建構知識學習的過程。 發展歷史其實「學徒制」已有數千年歷史,在正式學校教育未興起之前,一位新手要習得「一技之長」,必須跟著師傅學習,由師傅傳授實務經驗,新手經過多...
社會建構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習,又稱情境學習(situated learning)。情境學習認為知識相嵌於情境脈絡中,唯有透過主動參與與探究生活情境的學習活動,才能掌握真正的知識。
檔案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009)。檔案評量相當重視學生反省與自我評量的能力,希望學生在省思和自評中對自己更加了解,進而激發主動學習的動力。七、 實施過程互動化    檔案評量可以具體的資料來展示學生的學習歷程,因此,在老師的方面可以改變以往上教下學的方式,搭起教與學之間的橋樑,促進師生交流的機會(張玉茹,2002);在家長的方面,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優劣勢能力,而不只是汲汲營營於一個抽像的分數;除此之外,在同儕方面,檔案評量也能提供互相觀摩、分享學習的機會。 中英文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檔案評量英文關鍵字:portfolio evaluati...
整合鷹架理論(Scaffolding)是心理學家維高斯基[Vygotsky]所提出的教學理論,學生在主動建構知識的歷境裡碰到困難時,依據維高斯基所提出的「[近側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理論,較高的潛能發展階級,是需經由成人的輔導或其他高能力的同儕合作所決定的(Vygotsky, 1978)。也就是說,教師與學生可透過電腦網路的基礎鷹架,提供學習者學習的基礎路徑(楊振嘉,民89)。Linn(1995)在陳述知識統整環境(Knowledge Integration En...
社會學的三大傳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釋社會學(interpretative sociology)起源:(1)韋伯:在人的行動中,有行動者主動賦予價值、意義,社會科學研究者必須瞭解行動者的主觀意義。(2)米德:為符號互動論的代表學者,人透過觀看(look at)來獲取自我的形象,因此個人企圖從他人的行為和語言中獲取解釋,經由不斷的互動中修正解釋。定義:認為人有自由意志,須了解其行為背後的動機,藉由主觀個人經驗研究社會,屬於質性研究,強調主觀、參與、動機詮釋。(註二)發展狀況如下:(1)社會現象學以舒茲(Schutz)為代表。(2)符號互動論以布魯默(Blum...
管理者、監督者,以及糾正錯誤的解答者,相對的,學生的角色則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所傳達的一切訊息,只是一個主動的聆聽者以及方向的遵循者。 參考資料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臺灣東華。黃政傑(主編)(1997)。教學原理。臺北市:師大書苑。Woolfolk, A. (2004).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th ed.). Boston, MA: Allyn & Bacon.
ASSURE教學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性做分析,對於選擇教材和媒體都會大有裨益。教師要了解學習者之特質有時並不容易,除了查閱資料,教師不妨主動發問,或課餘與學習者交談,以求了解學習者特質。2.S:陳述學習目標(State Objectives):課程目標應是學習者在學習結束後應具備新的技能獲知識,重點是學習者應從教學活動中獲得甚麼。學習目標應以學習者之收穫為主,且目標應儘量具體並有可行性。良好之學習目標應要考慮下述三個因素:(1)表現:學習者能達到之水準(2)條件:是將表現之範疇予以限定(3)標準:界定何種表現是能被接受之程度3.S:選擇、修正或設計教材(S...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