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89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力不副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卷八八.西域傳》,也提到東漢初年,漢光武帝復興漢室,西域各小國都來歸附,希望能得到保護,避免被他國併吞。但等了許久都沒看到漢室派兵過來,非常著急,鄯善國的國王就寫信給漢光武帝,說明漢帝國再不派兵前來,就只好去依附你們的敵人-匈奴了。漢帝鑒於國內局勢剛剛穩定下來,短期之內無法派兵到西域保護這些國家,於是便回覆說:「我們目前無法派兵前去,你們有歸附漢帝國的心,但力量上無法達到的話,就請你們自行去依附其他國家吧!」這些小國就只好去依附匈奴了。這裡的原文用的就是「力不從心」。後來就演變成為一句成語,用來指心裡想做某事,力量卻無法達到。
抱薪救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抱薪救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戰國策.魏策三》記載:戰國時期,七雄各自稱霸一方。後秦孝公因重用商鞅,變法圖治,國勢轉為強大。秦王一直想將其他六國併吞,統一天下,所以不斷地向各國出兵征伐。魏國在華陽之戰被秦軍打敗,魏國派段干子為代表,打算割地與秦國講和。但是孫臣認為不妥,對魏王說:「那些臣子慫恿您割地給秦國,是要用割地的方式討好秦國,不要入侵魏國。但這個作法對貪婪的秦國是行不通的。拿土地去討好秦國,就有如抱著木柴去救火,木柴沒燒光前,火是不會熄滅的。您的土地有限,秦國的慾望卻無限,總有一天魏國的土地會被秦國併吞的。」魏王雖然覺得孫臣說的很有道理,但還是擔心秦國不悅,仍舊割地討好...
假人鼻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袁紹起兵討伐,有不少人歸附他。袁紹的根據地在渤海郡,附近的冀州刺使韓馥見袁紹的勢力漸長,害怕袁紹會來併吞,對他有所戒心,常縮減糧援,想以此削弱袁紹的兵力。後來,韓馥的屬下麴義造反,他出兵鎮壓失敗,袁紹想藉機和麴義結盟,共同對抗韓馥。但謀士逢紀卻勸他說:「要做大事,必須要有更多的資源。冀州地廣物豐,為首的韓馥生性怯懦、才能平庸,不如想辦法把它奪過來吧!」逢紀並建議袁紹鼓動北方的公孫瓚帶兵南下,韓馥一定嚇得手足無措,再派人去向他遊說,分析目前情勢對他不利,而袁紹有才幹,不如把冀州讓給他,既可保全性命,又可以得到讓賢的美名。果真韓馥聽了說客的話,答應將冀州讓給袁紹。韓馥的部下聞訊趕緊勸阻說:「我們冀...
力不及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卷八八.西域傳》,也提到東漢初年,漢光武帝復興漢室,西域各小國都來歸附,希望能得到保護,避免被他國併吞。但等了許久都沒看到漢室派兵過來,非常著急,鄯善國的國王就寫信給漢光武帝,說明漢帝國再不派兵前來,就只好去依附你們的敵人-匈奴了。漢帝鑒於國內局勢剛剛穩定下來,短期之內無法派兵到西域保護這些國家,於是便回覆說:「我們目前無法派兵前去,你們有歸附漢帝國的心,但力量上無法達到的話,就請你們自行去依附其他國家吧!」這些小國就只好去依附匈奴了。這裡的原文用的就是「力不從心」。後來就演變成為一句成語,用來指心裡想做某事,力量卻無法達到。
殺人如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殺人如麻」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麻」是一種植物,經常扭結紛亂,因此多用來形容事物的繁多,如「密密麻麻」。《史記.卷二七.天官書》中記載戰國末年,秦國向東擴張,併吞六國,之後又驅逐外族,連年征戰下,「死人如亂麻」。就是指秦國發動戰爭而死亡的人數,像亂麻一樣多得數不清。後來則有「殺人如麻」這句成語,形容殺的人像亂麻一樣多。如唐.陳子昂〈諫刑書〉二首之一:「遂使兵部尚書樊子蓋專行屠戮,大窮黨與,海內豪士,無不罹殃。遂至殺人如麻,流血成澤,天下靡然思為須霺。」後世也有用其他容易生長且數量很多的植物來形容,如「蒿」、「草」等,像宋.蘇軾〈朱亥墓誌〉:「世之勇夫,殺人如蒿。及其所難,或失其刀...
團隊工作建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師的無力感,輔導室幾乎快被組織再造掉了,有許多學校已將輔導室併入學務處,名之為訓輔合一,其實是訓導併吞了輔導。輔導室在學校若被蒸發,學生輔導工作必亡。除非輔導室能重新定位為諮商中心,或仿照工業先進國家的學生服務中心,也許可以找到出路,如果能找到更可以增益輔導工作績效的新方法,為何不可?教育部認為試辦期間已滿,目標已達成,自然應結束或朝向另一階段發展,只是下一階段何去何從,教育部不能裝聾作啞。以下是一些周邊配套,或許對學校輔導有助益。學校教育目標的再確認學校是一個正式的社會化機制,它比家庭更具有一致、普遍的社會化功能,在...
荐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屢次侵略併吞。《左傳.定公四年》:「吳為封豕長蛇,以荐食上國。」也作「薦食」。
吞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併吞、吞占。如:「合夥人不擇手段地想吞吃這筆錢。」
博學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出於秦太史令胡毋敬之手,是秦併吞六國後為統一文字所作的字書,保留通行的文字,而省改各地方的異文。字體為秦代小篆。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
吞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併吞消滅。《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中》:「莽志方盛,以為四夷不足吞滅。」晉.潘岳〈為賈謐作贈陸機詩〉:「強秦兼并,吞滅四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