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課程社會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注點課程知識的傳輸並非一個簡單的教學活動而已,其過程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包括政府政策、歷史與文化信念、霸權意識形態、各種壓力團體、教科書市場利益、教師態度等,課程教學實際上是這些群體和概念之交互作用的結果。為了解析不同類型的知識如何傳輸給不同群組的學生,以及課程如何進行組織的分層,課程社會學運用Foucault之「權力-知識」觀點進行批判。課程社會學者強調,不同型態的知識和個人在社會結構中所處的位置有關,包括性別、階級、族群等。因為統治者或具有支配權力的社會組織,運用其權力干涉學校課程內涵,使課程教學呈現某些特殊類型...
歸因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心狀況、興趣或是程序不公平等等這些因素,當人們在做因果關係的歸因時,基本上他們是在尋求或是創造一種信念,用來解釋所發生的事情以及為什麼。一旦這樣的解釋成立之後,個人就會利用這樣的信念來看待自己或是周圍的環境。(註1) 歸因的向度Weiner認為人們對於成功或失敗的歸因,絕大多數都可以歸類到三個不同的向度,也就是控制信念、穩定性、和責任的歸屬。1. 制控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於《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中說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為一群志同道合的教育工作者組成,其持有共同的信念、願景和目標,為了促進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成效,而共同努力不懈的以合作方式共同探就、解決問題。換句話說,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效之提升,而不僅是教師專業知能的成長或是個人興趣的追求。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共同特徵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產生,即是想要改變學校固有文化,重新塑造具學習型組織的新文化,並藉此提升學生學習成效與教師專業展的成果。依據教育部《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內容,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共同特徵如下...
ABC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BC理論(ABC theory)目錄1 理論原則2 駁斥歷程3 不合理的信念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理論原則主要是由ABC三個分別的字母,代表著不同的涵義,而此三個字詞間也有彼此相對的關係。A意旨引發的事件,即為Activating event;B意旨個人的信念系統,是個人對於A事件的解釋、看法以及價值觀,即為Belief;C意旨結果,即為Consequence。但值得注意的是,所發生的事件A並非直接導致C的結果,而是B的解釋而產生出C的結果。舉...
認知行為治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保險才可能給付,因此亦是目前最受重視的治療取向。此學派的主要概念包括如下:1.基模:係指包含個體基本信念與推論的架構,是個體主觀賦予意義的認知架構,相當穩定。2.模式:係指個體的認知、情感、動機與行為基模的連結網絡,是人格的基礎,藉此解釋與順應外在的刺激與要求。3.自動化思考:較不易覺察,但是又不像信念或基模那麼根深蒂固,很像Freud所說的「前意識」或是Ellis的「自我陳述」。Beck的認知治療強調個體之所以有心理困擾問題,是由於理智運作時的系...
離心離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團體成員失去了共同信念和思想,不能合作同心。《書經.泰誓中》:「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封神演義》第一七回:「黎民離心離德,禍生不測。」
人權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程目標為:認知層面:瞭解人權存在的事實、基本概念、價值等相關知識。情意層面:發展自己對人權的價值信念,增強對人權之正面感受與評價。行為層面:培養尊重人權的行為,及參與實踐人權的行動力。 分段能力指標<編號說明>下列「a-b-c」的編號中,a代表課程核心內容序號,b代表階段序號,c代表流水號。第一階段為國小一至二年級,第二階段為國小三至四年級,第三階段為國小五至六年級,第四階段為國中一至三年級。 1.人權的價值與實踐1-1-1舉例說明自己所享有的權利,並知道人權是與生俱有的。1-1-2瞭解、遵守團體的規則,並實踐民主法...
途徑-目標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領導情境/調節變項 部屬特徵(subordinate characteristics)(1)內外控信念(locus of control)(2)自我能力(perceptive ability)(3)經驗(experience) 環境變數(environmental factors)(1)任務結構(task structure)(2)正式權威系統(formal authority system)(3初級工作團體規範(primary work group norms) 領導效果(leader effectiveness)/...
批判思考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和行為的示範:教師本身教學表達清楚、教學程序有計畫且系統分明。 過程與內涵以解決問題為開端,已有關信念與行動的決定作結束。作推論前,個人先詢求一個探討或推廣的基礎,這個基礎包括由他人觀察而得的訊息;個人先前所下的可接受的結論;以及從經驗、環境與學歷中所得的背景知識。在整個批判思考過程中,澄清的活動及批判思考的意象隨時都在發生作用。 資料來源黃政傑(2012)。教學原理。師大書苑有限公司。125-127。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批判思考教學法英文關鍵字:Critical thinking
價值澄清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構來加以詳述。價值澄清法是以事先設計之活動來教導學生審慎思考之技巧,並藉由學習之過程引導學生對自己之信念、情感、行為,做自我分析、自我反省。經由價值澄清法,學生可釐清自己之價值觀、確立自己之形象,並學到價值行程之過程,進而能在這充滿價值衝突、價值混淆之社會中把持自我,充分發展自我。目錄1 種類2 功能3 角色4 方法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種類1.工具性價值:其影響是直接的,如責任感、寬恕、誠實、自我節制等。2.目的性價值:屬於一種存在的最終狀態,如自由、國家安全、平等、世界和平、內心和諧等。 功能1.溝通2.設身處地3...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