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惦記、懷想。如:「念舊」、「思念」、「想念」、「掛念」、「念念不忘」。
心思、想法。如:「邪念」、「雜念」、「善念」、「一念之間」。
吟誦、誦讀。通「唸」。如:「念經」、「念念有詞」。
就讀、研習。如:「念小學」、「念高中」、「念醫學」。
艾瑞克森(E._Erikson)人格發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反之則不敢希望,時時擔憂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滿足。艾瑞克森把希望定義為:"對自己願望的可實現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勢力、標誌生命誕 生的怒吼。"兒童期(1.5~3歲):自主與害羞和懷疑的衝突這一時期,兒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說話等。更重要的是他們學會了怎樣堅持或放棄,也就是說兒童開始"有意志"地決定做什麼或不做什麼。這時候父母與子女的衝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個反抗期的出現,一方面父母必須承擔起控制兒童行為使之符合社會規範的任務,即養成良好的習慣,如訓練兒童大小便,使他們對骯髒的隨地大小便感到羞恥,訓練他們按時吃飯...
一簞食,一瓢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簞食瓢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簞食瓢飲」原作「一簞食,一瓢飲」。顏回名列孔門德行科,他的個性好學,不會遷怒到別人身上,不再犯同樣的過錯,在所有弟子中,最為孔子器重。顏回家貧,經常三餐不繼,卻沒有動搖他行仁的信念。因此孔子在《論語.雍也》篇中稱讚顏回,說:「賢德啊,顏回!只吃一碗飯,只喝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巷子之中,別人都難以忍受這種愁苦,但顏回仍舊沒有改變他的快樂。顏回真是賢德啊!」顏回英年早逝,對孔子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孔子悲嘆顏回之死「是上天要毀滅我啊」!由此可知孔子痛失英才那種深沉的惋惜與失落。「簞食瓢飲」這句成語,就從《論語》原文「一簞食,一瓢飲」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生活...
移情與反移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衝突。」(Gladding,2006,p.38) 若諮商師缺乏覺察,表現出不適當的情感,不了解個人的信念、特質、態度、需要和未竟事務是如何滲透至關係中,失去客觀性,則會使治療效果不彰,可和督導討論、自我覺察找出反移情根源、個人接受分析等方式覺察自己對個案的反移情狀態。(註二)Brems(2001)闡述四種反移情類型:(1)特定議題型(issue-specific):對特定話題產生迴避、負向,或情緒高漲的反應;(2)特定刺激型(stimulus-specific):對個案的外在或人格特質產生迴避、負向反應,或情緒升高;(3...
簞食瓢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簞食瓢飲」原作「一簞食,一瓢飲」。顏回名列孔門德行科,他的個性好學,不會遷怒到別人身上,不再犯同樣的過錯,在所有弟子中,最為孔子器重。顏回家貧,經常三餐不繼,卻沒有動搖他行仁的信念。因此孔子在《論語.雍也》篇中稱讚顏回,說:「賢德啊,顏回!只吃一碗飯,只喝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巷子之中,別人都難以忍受這種愁苦,但顏回仍舊沒有改變他的快樂。顏回真是賢德啊!」顏回英年早逝,對孔子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孔子悲嘆顏回之死「是上天要毀滅我啊」!由此可知孔子痛失英才那種深沉的惋惜與失落。「簞食瓢飲」這句成語,就從《論語》原文「一簞食,一瓢飲」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生活簡單、清苦。出現「簞食瓢飲」的書證如三國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心意、信念。如:「一心一德」、「離心離德」。
透過認知過程產生期待。換言之,Bandura認為自我效能是個人對於是否能夠達成賦予的特定任務的能力的信念。一個人所具備的自我是一個認知系統,具有一套內在的評估與解釋過程,而這個內在過程形成個人對事物的概念、信念與自我概念。由此發展出來的認知基模會調節個人與外在世界的互動關係,而外在環境反過來也會影響個人內心身處的思想與情感反應,於是Bandura將自我效能定義為:人們對自己組織並執行必要行動方案以達成特定績效的一種能力判斷,並非是一種可擁有的技能,...
安貧樂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後漢書‧楊彪傳》:「安貧樂道,恬於進趣。」 2.語譯安於貧窮,以堅持自己的信念為樂。舊時士大夫所主張的為人處世之道。 3.故事內容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守道安貧、 甘貧樂道 相反詞嫌貧愛富、 追逐榮華 5.例句他安貧樂道,即使三餐不繼,也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絕不會汲汲於名利。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寧願做珍貴的玉器而被打碎,也不願當低賤的瓦片而得以保全。比喻人寧願保全節操而死,也不苟且求活。亦可比喻人為了堅持某種信念而不計犧牲,奮鬥到底。如:「抱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決心,他衝出藏身的土坑,向敵人一陣掃射。」也作「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認知治療法(cognitive_therap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引發個人獨特的想法,並影響情緒反應,此思考無好壞之分。若此思考會造成不適應的情緒和行為,即為不良適應信念,會導致憂鬱,並形成認知扭曲。對個案造成困擾。2. 認知扭曲:認知扭曲指個體會以自我抗拒、自我貶低的方式來駁斥客觀事實,產生錯誤的邏輯,對外在刺激加以推論時,會產生系統性的錯誤和不正確結論。具有很多形式,包含隨意推論、過度概括化、擴大或貶低等。在諮商歷程中,個案需學習辨識出扭曲的認知,並自我監控。3. 認知三角是Beck提出的認知三元組,可表示憂鬱症的三種認知型態。Beck認為這三種負向的認知組合會造成不良適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