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強迫入學條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目錄1 立法沿革2 條文3 相關資料4 參考資料 立法沿革中華民國三十三年七月十八日國民政府制定公布全文 16 條中華民國三十四年二月十七日國民政府修正公布第 3、4、5 及 8 條條文中華民國七十一年五月十二日總統令修正公布全文 17 條;並自公布日施行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一月十五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09200005470 號令修正公布第 6、9、13 條條文;刪除第 10 條條文中華民國一百年十一月三十日...
幼稚教育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目錄1 立法沿革2 條文3 相關法規4 參考資料 立法沿革中華民國七十年十一月六日總統(70)台總(一)義字第 7258 號令制定公布全文 25 條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六月十二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09100119130 號令修 正公布第 8、13 條條文;並增訂第 6-1~6-3、17-1、20-1、22-1、2 3-1 條條文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六月二十五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09200114930 號令修正公布第 8 條條文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六月十七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09800...
十生九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汩羅江而死。楚懷王時,屈原因讒言被疏,憂愁幽思而作〈離騷〉,以表明愛國心志。全文詞采雅麗,為一長篇韻文,對後代文學有深遠的影響。其中「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二句,意思是說楚懷王不了解屈原為了忠君愛國,死守善道,即使歷經多次近於死亡之險境也不後悔的一片赤誠,反而聽信讒言疏遠他,但還是不放棄自己的理想,絕不與奸佞之徒同流合汙。後來「九死一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歷經極多、極大的危險而倖存。亦用「九死一生」比喻倖免於死的人很少,亦用於比喻生命跡象微弱,瀕臨死亡。
赫拉巴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句(事實上他有一篇作品Dancing Lessons for the Advanced in Age全文只有一個長句)。赫拉巴爾作品中典型的角色是「巴比代爾」(Pábitelé)——他本人生造的一個詞,指那些生活在底層的小人物,傻呵呵地度日,但在他們粗俗嘲謔間不經意間表現出對生活最真實的理解。作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的捷克作家之一,他的地位可與哈謝克、Karel Čapek、米蘭·昆德拉等人比肩。他的作品已經被翻譯為27種文字。
別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章名。南朝梁江淹作,歷述各種離別之情。文中藉由不同的人事與背景,描繪出慷慨壯烈或纏綿悲切等不同的心理狀態,全文充滿感傷情調,為人傳誦。
國民體育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目錄1 立法沿革2 條文3 補充資料4 參考資料 立法沿革1.中華民國十八年四月十六日國民政府制定公布全文 13 條 刊國民政府公報第 143 號2.中華民國三十年九月九日國民政府修正公布全文 11 條 刊國民政府公報渝字第 395 號3.中華民國七十一年十一月十九日總統(71)台統(一)義字第 6835 號令修正公布全文 1...
高級中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目錄1 立法沿革2 條文3 補充資料4 參考資料 立法沿革1.中華民國六十八年五月二日總統令制定公布全文 27 條2.中華民國八十四年一月十八日總統令修正第 2、24 條條文3.中華民國八十八年七月十四日總統(88)華總一義字第 8800159880 號令修正發布全文 31 條條文;並自公布日起施行4.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一月十五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09200005460 號令修正公布第 4 條條文;增訂...
西京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章名。東漢張衡撰。全文描述長安繁華富麗的景象,結合鋪敘和議論,內容豐富。
修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不變動憲法之基本原理前提下,對憲法作修訂若修憲幅度超過憲法全文三分之一,則須重新制憲。
跳躍紙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躍然紙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躍然紙上」是指書畫描繪的對象非常生動逼真,像在紙上跳動一般。如清代薛雪《一瓢詩話》中提到李商隱〈錦瑟〉詩,表達了一些自己比較獨特的看法。李商隱是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人。他的〈錦瑟〉詩全文是:「錦瑟無端五十絃,一絃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此詩的解讀眾說紛紜,薛雪認為都是主觀的看法,因此他覺得全詩的妙處,應該就在起句「無端」二字,正由於「無端」這沒來由的思緒才會衍生出許多悲傷感歎;如果能這樣體會,則詩的神韻旨意,便「躍然紙上」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