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56.26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引錐刺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覺得無臉見人,於是重新發憤讀書,埋頭研究。「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後來,終於學成,做了六國的宰相。 補充(1)相似詞: 囊螢照書、口舌成瘡、牛角掛書(2)反異詞:玩歲愒日、游手好閒、醉生夢死 例句他決定效法古人「引錐刺股」的精神,發憤讀書。 參考資料金淵博、曾鴻儒合編<多功能成語典>,p,75,金安文教機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耗損、減少。如:「虧本」。《易經.謙卦.彖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唐.孔穎達.正義:「虧,謂減損,減損盈滿,而增益謙退。」宋.蘇洵〈六國論〉:「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國名:(1)戰國時七雄之一。約統有今大陸地區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帶。(2)東晉五胡十六國之一。為東晉劉曜所建,統有今大陸地區河北、山西、陝西、河南等的一部分,史稱「前趙」。(3)東晉五胡十六國之一。為石勒滅前趙而稱帝,史稱「後趙」。
春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編年史的通稱。古時列國史記多名春秋,後私家著述或私人作史亦沿其名,稱為「春秋」。如《晏子春秋》、《呂氏春秋》、《吳越春秋》、《十六國春秋》、《十國春秋》之類。
勢不兩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七雄當中,以秦國最為強大,其餘六國為了不被強秦所併,無不用盡計謀。縱橫家蘇秦提出了合縱政策,主張聯合楚、齊、燕、韓、趙、魏六國之力,共同抵抗秦國。《戰國策.楚策一》中記載了蘇秦對楚威王的遊說。首先,他極力稱讚威王的賢能與楚國的地大物博。接著,話鋒一轉,譏刺威王的軟弱。他分析楚國的情況,認為楚國的實力極為雄厚,若還必須侍奉秦國,那其餘各國就更應理所當然的向秦稱臣,到那個時侯,秦國就可以輕易的吞併各國了。再縱觀天下局勢,各個諸侯國中,秦國對楚國最為忌憚,楚國的氣勢若強盛,秦國就會相對的消弱,反之,楚弱則秦強,兩股勢力互為消長,絕不會同時並存。所以,蘇秦建議威王應該聯合鄰近各國,把秦國孤立起來,...
反脣相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公併倨5>;婦姑不相說6>,則反脣而相稽7>。其慈子耆利,不同禽獸者亡幾耳。然并心而赴時,猶曰蹶六國,兼天下。功成求得矣,終不知反廉愧之節,仁義之厚。信并兼之法,遂進取之業,天下大敗;眾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壯陵衰,其亂至矣。是以大賢起之,威震海內,德從天下。曩之為秦者,今轉而為漢矣。然其遺風餘俗,猶尚未改。 〔注解〕 (1) 耰:音|ㄡ,用來平整田土或擊碎土塊的農具。通「櫌」。 (2) 鉏:音ㄔㄨˊ,翻土、除草的農具。。 (3) 箕帚:音ㄐ| ㄓㄡˇ,掃除塵土的器具。即畚箕與掃帚。 (4) 誶語:相告、詰問。誶,音ㄙㄨㄟˋ。 (5) 併倨:並排坐在一起。 (6) 說:通「悅」...
欺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欺凌侮辱。宋.陸游〈石首縣雨中繫舟戲作短歌〉:「悲哉秦人真虎狼,欺侮六國囚侯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一回:「當我落拓的時候,也不知受盡多少人欺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威嚇的手段脅迫。《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誠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侵地。」宋.蘇洵〈六國論〉:「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排斥。通「擯」。《戰國策.趙策二》:「六國從親以儐畔秦,令天下之將相,相與會於洹水之上。」《漢書.卷六四上.主父偃傳》:「(主父偃)游齊諸子間,諸儒生相與排儐,不容於齊。」
三戶亡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戶亡秦意思:形容雖然人數不多,力量單薄,但仍可打敗強敵。出處:<史記˙卷七˙項羽本紀>    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往說項梁曰:「陳勝敗固當。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典故:楚國雖為暴秦所滅,但匯合楚國遺民之力,也能滅亡秦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