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和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楚人卞和所得的璞玉。參見「和氏璧」條。《文選.曹丕.與鍾大理書》:「和璧入秦,相如抗節。」
價等連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價值連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根據《韓非子.和氏》記載,楚人卞和自楚國山中得到一塊玉璞,奉獻給楚厲王,經玉工鑑定為普通的石頭,厲王以為卞和騙他,於是砍去卞和的左腳。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獻上玉璞,結果玉璞仍然被鑑定為石頭,卞和又被砍去右腳。到了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玉璞在荊山下大哭三天三夜,哭得淚盡泣血,文王得知這件事,命玉工把玉璞剖開,得到一塊寶玉,於是將它琢磨成璧,命名為「和氏璧」。後來這璧被戰國趙惠文王輾轉得到,秦昭襄王聞知此事,就派使者送信給趙惠文王,表示願意以十五座城池換他的和氏璧。因為這十五座城區當是相連,所以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價值連城」,用來形容物品十分珍貴。
荊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楚國荊山的玉璞,即和氏璧。參見「荊山之玉」條。《文選.盧諶.贈劉琨詩》:「承侔卞和,質非荊璞。」後用以比喻資質美好。也稱為「荊璧」、「荊玉」。
賣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玩弄權勢。《韓非子.說難》:「與之論大人,則以為閒己矣;與之論細人,則以為賣重。」《韓非子.和氏》:「主用術,則大臣不得擅斷,近習不敢賣重。」
寶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珠寶店。唐.李商隱〈為崔從事寄尚書彭城公啟〉:「寶肆迴腸,只期和氏。」唐.李朝威《柳毅傳》:「毅因適廣陵寶肆,鬻其所得。」
禾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戲劇中扮演農村青年的角色。元.湯式〈一枝花.堪差和氏冤套.梁州〉曲:「舀得些拔禾倈家計空空,兜得些偷花漢勞心冉冉。」元.無名氏《獨角牛》第一折:「(禾倈云)不如俺莊農家的茶飯倒好。」
秦庭歸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趙惠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願以十五城交換,藺相如捧璧入秦,而秦王無償城意,相如持璧欲擊柱,王怒終不可奪,而完璧歸趙。見《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
枝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事可做的閒散官吏,猶如樹幹的分枝並不重要,故稱為「枝官」。《韓非子.和氏》:「絕滅百吏之祿秩,損不急之枝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