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抱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相傳戰國楚人卞和獻玉璞於楚厲王,因玉工視以為石而非玉,故王以為和欺己,乃斷其左足。楚武王時,和再獻之,又以為石,乃斷其右足。及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玉,是為和氏之璧。見《韓非子.和氏》。後比喻懷才不遇。《晉書.卷七○.應詹傳》:「而泓抱璞荊山,未剖和璧。若蒙銓召,付以列曹,必能協隆鼎味,緝熙庶績者也。」
羲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稱唐虞時掌曆法之官羲氏及和氏
崔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峻的樣子。《楚辭.東方朔.七諫.初放》:「高山崔巍兮,水流湯湯。」《文選.揚雄.甘泉賦》:「前殿崔巍兮,和氏玲瓏。」
擗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擗,捶拍胸部。踊,以腳頓地。擗踊形容捶胸頓足,極為悲痛的樣子。《孝經.喪親章》:「擗踊哭泣,哀以送之。」《聊齋志異.卷一一.竹青》:「後和氏卒,漢生及妹皆來擗踊。」
焯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亮、光彩。《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上》:「隋珠和氏,焯爍其陂。」
紙上譚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號馬服君。 (5) 藺相如:戰國時趙國人,生卒年不詳。趙惠王時,秦昭襄王欲以十五城池,易換趙國的和氏璧,相如懷璧前往,見秦王無償城的誠意,乃完璧歸趙。後來在秦、趙澠池之會,智辯秦王,使趙王免於屈辱,遂封為上卿。 (6) 病篤:病勢沉重。 (7) 廉頗:戰國時趙國人,生卒不詳。為趙之名將,屢敗齊、魏等國。長平之戰,堅壁自守,秦懼不敢加兵,後趙王受秦反間計,以趙括代之,趙遂大敗。 (8) 固壁不戰:堅守壁壘,不出兵交戰。 (9) 數:音ㄕㄨㄛˋ,屢次。 (10) 趙王:此指趙國國君趙孝成王。 (11) 閒:通「間」,謠言。 (12) 趙括:戰國時趙國人,生卒年不詳。趙國大將軍趙...
卞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春秋楚人。於荊山得璞玉獻於楚王,兩次見疑,左右足遭刖,後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寶玉,遂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
刎頸至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如,戰國時趙人,生卒年不詳。出身寒微,終以智勇而顯貴。趙惠文王時,秦昭襄王想用十五座城池交換趙國的和氏璧,相如奉命帶著璧使秦,見秦王毫無誠意,便以智謀將和氏璧完整帶回趙國。後來又在秦、趙澠池之會,面斥秦王,使趙王免於屈辱,遂封為上卿。 (2) 廉頗:戰國時趙人,生卒年不詳。為趙國名將,屢敗齊、魏等國,以敢善戰聞名於諸侯。 (3) 已而:不久、後來。 (4) 舍人:戰國及漢初王公貴人左右親信或門客的通稱。 (5) 不肖:不賢,無才能。於此用為自謙之詞。 (6) 固:堅決、強硬。 (7) 秦王:指秦昭襄王。姓嬴,名稷(西元前325∼前251),戰國時秦國國君,在位五十六年,卒諡昭襄。...
價抵連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價值連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根據《韓非子.和氏》記載,楚人卞和自楚國山中得到一塊玉璞,奉獻給楚厲王,經玉工鑑定為普通的石頭,厲王以為卞和騙他,於是砍去卞和的左腳。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獻上玉璞,結果玉璞仍然被鑑定為石頭,卞和又被砍去右腳。到了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玉璞在荊山下大哭三天三夜,哭得淚盡泣血,文王得知這件事,命玉工把玉璞剖開,得到一塊寶玉,於是將它琢磨成璧,命名為「和氏璧」。後來這璧被戰國趙惠文王輾轉得到,秦昭襄王聞知此事,就派使者送信給趙惠文王,表示願意以十五座城池換他的和氏璧。因為這十五座城區當是相連,所以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價值連城」,用來形容物品十分珍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砍斷、斬斷。《說文解字.斤部》:「斮,斬也。」《書經.泰誓下》:「斮朝涉之脛。」《楚辭.東方朔.七諫.怨世》:「悲楚人之和氏兮,獻寶玉以為石,遇厲武之不察兮,羌兩足以畢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