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7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新加坡的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配合著新加坡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新加坡開設與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教育相關課程的學校僅1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該校的前身是成立於1981年的南洋理工學院,但更早的歷史可追溯至1955年,由東南亞民間發動籌款運動而創辦的南洋大學。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分為商、工、文、理4大學院,黃金輝傳播與資訊學院(Wee Kim Wee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的資訊研究組(Division of Information Studies)提供了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教育,旨在為新加坡培養資訊...
王盈文、楊美華(2008)。學與思:新加坡圖書館發展的策略。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4(2),108-119。
Wee Kim Wee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 Information(n.d.)。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 in Asia。上網日期:2011年8月21日,檢自http://www.cisap.asia/schools/singapore.htm。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Wee Kim Wee School of Communicatio... |
統合學校(新加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統合學校為新加坡多種語言教學體制下的一種特殊學校教育形式。新加坡是一多民族的國家,民族的分布包含華人(約百分之七十六.九)、馬來人(百分之十五)、印度人(百分之六)等所組成,因此使用的語言,也有馬來語、英語、華語、淡米爾語等。新加坡政府自獨立以後,為因應平等對待各語言傳統,以及民族融和政策的需要,自一九六○年起開辦此校。
此種學校的特色,是將兩種或多種語文集於一校,開設不同語文班級,以供各族學生就讀。設置的型態有英文和華文,英文和馬來文,英文和淡米爾文,英文、華文及馬來文混合等多種。教學方式則讓各語系班級,課程分開講授,課外活動則共同上課。其目的旨在使各族學生在多種語文環境下... |
南洋理工大學圖書館(新加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洋理工大學成立於1981年,是新加坡的第2個最高學府,現有師生13,000人,其圖書館包括3部分,稱為第一圖書館(Library I),第二圖書館(Library II),及NIE圖書館。
第一圖書館位於裕廊校區(Jurong Campus)的北端,是於1986年完成的一幢現代化建築,樓層面積5,000平方米,座位1,300席,現有藏書140,000冊,期刊2,230種。館藏特色以科技為主,而以電腦與工程方面為最強。 第二圖書館位於裕廊校區的統計與商業學院大樓的右翼,共占4層樓,面積3,500平方米,閱覽座位1,100席,現有藏書90,000冊,期刊1,870... |
逆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明渠流中,底床之高程沿水流方向漸增,此種情況之底床坡度稱之為逆坡,亦即河床坡度(參見bottom slope)小於零者稱之。
|
慢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斜度不大的坡。如:「慢坡旁長滿了野薑花。」
|
爬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地區喻向更高目標努力前進。如:「朝既定目標奮力爬坡。」
|
下坡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向下斜行的道路。如:「這段下坡路陡得厲害,咱們可要小心行駛。」
2.比喻步向衰退、滅亡的道路。如:「人一過了中年,體能就開始走下坡路。」《兒女英雄傳》第一五回:「甚至吃喝嫖賭,無所不至,已經算走到下坡路上去了。」
|
大陸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邊緣的一部分。大陸棚以下、大陸隆起以上的區域,水深約從二百公尺到三、四千公尺,平均坡度約三至六度。也稱為「大陸斜坡」。
|
平衡坡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川中,河床之坡度愈陡,流速愈大,輸砂能力愈強;反之,河床坡度愈平緩,流速愈小,輸砂能力愈小。若某一河段之輸砂能力,恰能使下游輸出之砂量等於上游輸入之砂量,沒有沖刷與淤積現象發生,則該河段已達平衡狀態,其河床坡度即為平衡坡度。若無人為因素影響,自然河川之河床坡度會趨向平衡坡度發展。若某河段之河床坡度過陡,則自該河段輸出之砂量甚多,下游河川無法全部輸出,將逐漸淤積,減緩河床坡度,直到平衡坡度為止;反之,若某河段之河床坡度過於平緩,則自該河段輸出之砂量較少,而下游河川叉持續輸出較多之砂,將導致沖刷現象,逐漸增加河床坡度,亦會使河床坡度漸趨向於平衡坡度。
|
新加坡舞蹈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成立於1987年,是新加坡第一個專業的芭蕾舞團,以融合東西方特色而享有盛名。舞團共同創辦人為吳淑琴(譯音)(Soo Khim, Goh)與藝術指導安東尼.鄧(Anthony Then)。1992年十二月搬演第一齣聖誕節日家戶喻曉的芭蕾舞劇《胡桃鉗》(Nutcracker)。該團演出舞碼包括古典芭蕾舞劇、新古典與當代的精典舞作;如中外著名編舞家作品吳諸珊、雲遜特.尼布達、格徠.維里頓、華沙利.蘇力、格賢.雷斯特、利.華輪等編舞家的創作。舞碼有《天堂之鳥》、《魅幻領域》、《睡美人》、《畢業舞會》、《柯碧莉亞》等。此外,舞團已在當地超過一百多所學校致力於推展舞蹈巡迴演出與欣賞工作。
舞團提供及香港第十五屆亞洲藝術節特刊1994。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