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奄奄餘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奄奄一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奄奄一息」原作「氣息奄奄」,出自晉.李密〈陳情表〉。晉武帝想召李密入宮做事,但從小撫養他長大的祖母年事已高,希望能親自照顧祖母安享天年,於是寫了這篇〈陳情表〉向武帝表明心意。「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說祖母已九十六歲,生命已將到盡頭,僅留下最後一口氣,隨時都有離開人世的可能。希望能多陪陪祖母,等她過世後再出來為皇帝效命。「奄奄」是微弱的樣子,常與「氣息」連用,表示呼吸極其微弱,快要斷氣之意,後世還有「奄奄殘息」、「奄奄餘息」、「殘息奄奄」等詞。明代以後,則以「奄奄一息」最常見用。
來去分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為人光明磊落。《兒女英雄傳》第二五回:「原想等終了母親的天年,雪了父親的大恨,我把這口氣也交還太空,便算完了我這生的事業,那時叫世人知我冰清玉潔,來去分明,也原諒我這不守閨門是出於萬分無奈。」
望眼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眼望中穿。酬答朝妨食,披尋夜廢眠。老償文債負,宿結字因緣。每歎陳夫子,常嗟李謫仙。名高折人爵,思苦減天年。不得當時遇,空令後代憐。相悲今若此,湓浦與通川。
壽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人得樂享天年的太平盛世。隋.薛道衡〈老氏碑〉:「致世俗于潤塗,納烝民于壽域。」唐.杜甫〈上韋左相二十韻〉:「八荒開壽域,一氣轉洪鈞。」
受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轉世投胎。宋.洪邁《夷堅甲志.卷六.俞一郎放生》:「此人天年,尚餘一紀,并有贖放物命已受生人身者三千餘,合增壽二紀。」《水滸傳》第一二○回:「卿等已死,當往受生於陽世,何故相聚於此?」
盡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其天年。指不致中歲夭折。《莊子.養生主》:「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天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天然的年壽。《後漢書.卷三五.曹褒傳.論曰》:「業絕天算,議黜異端。」也作「天年」。
裹尸馬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許多的戰功,拜伏波將軍,封為新息侯。公元四四年,馬援已經五十八歲了,有人勸他應該退休,好好在家安享天年,不要再奔波沙場。但是馬援拒絕了,並且很豪邁地說:「現在北方還有匈奴、烏桓為患,我正要去肅清他們。身為男子漢大丈夫,就應該死在沙場上,用馬革裹著屍體送回來埋葬,怎麼可以躺在床上,死在兒女的手中呢?」平定了匈奴、烏桓之後,馬援又前往貴州作戰。當地氣候炎熱,環境惡劣,許多士兵都得了傳染病死去,這位老將軍也身染重疾。但他仍堅持守在前線,不肯離開,最後終於實現了他戰死疆場、馬革裹屍的壯志。後來「馬革裹屍」被用來比喻英勇作戰,效命沙場。
薰以香自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薰因帶有香氣而招來焚燒之禍。比喻人因懷才而遭來禍端。《漢書.卷七二.王貢兩龔鮑傳.龔勝》:「嗟乎!薰以香自燒,膏以明自銷。龔生競夭天年,非吾徒也。」
氣息厭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奄奄一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奄奄一息」原作「氣息奄奄」,出自晉.李密〈陳情表〉。晉武帝想召李密入宮做事,但從小撫養他長大的祖母年事已高,希望能親自照顧祖母安享天年,於是寫了這篇〈陳情表〉向武帝表明心意。「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說祖母已九十六歲,生命已將到盡頭,僅留下最後一口氣,隨時都有離開人世的可能。希望能多陪陪祖母,等她過世後再出來為皇帝效命。「奄奄」是微弱的樣子,常與「氣息」連用,表示呼吸極其微弱,快要斷氣之意,後世還有「奄奄殘息」、「奄奄餘息」、「殘息奄奄」等詞。明代以後,則以「奄奄一息」最常見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