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0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日薄西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離騷》文而反之,自山投諸江流以弔屈原,名曰《反離騷》;……其辭曰:……「精瓊靡1>與秋菊兮,將以延夫天年;臨汩羅2>而自隕兮,恐日薄於西山。解扶桑3>之總轡4>兮,縱令之遂奔馳,鸞皇5>騰而不屬兮,豈獨飛廉6>與雲師7>!」 〔注解〕 (1) 瓊靡:玉屑。瓊,美玉。靡,碎屑。 (2) 汩羅:汩羅江,為汩水、羅水合注而成。二水在湖南省湘陰縣東北會合,乃稱汩羅江,西北流入湘水。戰國時屈原於此投江而死。汩,音ㄇ|ˋ。 (3) 扶桑:古代相傳東海外的神木,是日出的地方。 (4) 總轡:結轡,已打結的韁繩。轡,音ㄆㄟˋ,控制牛馬等牲口的韁繩。 (5) 鸞皇:鸞與凰,皆為古代的神鳥。鸞,音ㄌㄨㄢ...
壽終正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享盡天年,在家中自然死亡。《封神演義》第一一回:「你道朕不能善終,你自誇壽終正寢,非侮君而何!」
望眼欲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眼望中穿。酬答朝妨食,披尋夜廢眠。老償文債負,宿結字因緣。每歎陳夫子,常嗟李謫仙。名高折人爵,思苦減天年。不得當時遇,空令後代憐。相悲今若此,湓浦與通川。
抱薪救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訓》夫水濁則魚噞,政苛則民亂,故夫養虎豹犀象者,為之圈檻,供其嗜欲,適其饑飽,違其怒恚,然而不能終其天年者,形有所劫也。是以上多故則下多詐,上多事則下多態,上煩擾則下不定,上多求則下交爭。不直之於本而事之於末,譬猶揚堁而弭塵,抱薪以救火也。另可參考:《史記.卷四四.魏世家》
奄奄一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奄奄一息」原作「氣息奄奄」,出自晉.李密〈陳情表〉。晉武帝想召李密入宮做事,但從小撫養他長大的祖母年事已高,希望能親自照顧祖母安享天年,於是寫了這篇〈陳情表〉向武帝表明心意。「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說祖母已九十六歲,生命已將到盡頭,僅留下最後一口氣,隨時都有離開人世的可能。希望能多陪陪祖母,等她過世後再出來為皇帝效命。「奄奄」是微弱的樣子,常與「氣息」連用,表示呼吸極其微弱,快要斷氣之意,後世還有「奄奄殘息」、「奄奄餘息」、「殘息奄奄」等詞。明代以後,則以「奄奄一息」最常見用。
馬革裹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許多的戰功,拜伏波將軍,封為新息侯。公元四四年,馬援已經五十八歲了,有人勸他應該退休,好好在家安享天年,不要再奔波沙場。但是馬援拒絕了,並且很豪邁地說:「現在北方還有匈奴、烏桓為患,我正要去肅清他們。身為男子漢大丈夫,就應該死在沙場上,用馬革裹著屍體送回來埋葬,怎麼可以躺在床上,死在兒女的手中呢?」平定了匈奴、烏桓之後,馬援又前往貴州作戰。當地氣候炎熱,環境惡劣,許多士兵都得了傳染病死去,這位老將軍也身染重疾。但他仍堅持守在前線,不肯離開,最後終於實現了他戰死疆場、馬革裹屍的壯志。後來「馬革裹屍」被用來比喻英勇作戰,效命沙場。
耆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人,多指德高望重者。《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呂蒙傳》:「蒙旦暮使親近存恤耆老,問所不足,疾病者給醫藥,飢寒者賜衣糧。」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郡有官吏、僧道、耆老。」
供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供養、侍奉。[例]他收入雖然不豐,但仍盡心供奉雙親,使他們能頤養天年
馬革裹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許多的戰功,拜伏波將軍,封為新息侯。公元四四年,馬援已經五十八歲了,有人勸他應該退休,好好在家安享天年,不要再奔波沙場。但是馬援拒絕了,並且很豪邁地說:「現在北方還有匈奴、烏桓為患,我正要去肅清他們。身為男子漢大丈夫,就應該死在沙場上,用馬革裹著屍體送回來埋葬,怎麼可以躺在床上,死在兒女的手中呢?」平定了匈奴、烏桓之後,馬援又前往貴州作戰。當地氣候炎熱,環境惡劣,許多士兵都得了傳染病死去,這位老將軍也身染重疾。但他仍堅持守在前線,不肯離開,最後終於實現了他戰死疆場、馬革裹屍的壯志。後來「馬革裹屍」被用來比喻英勇作戰,效命沙場。
(諺語)有錢的時候,要想窮困時的辛苦,不要等到財富用光了,再後悔前時生活得太過奢華。勸人要節儉度日,有備無患。《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員外途窮懺悔》:「乃密將黃白之物,埋藏於地窖中,如此數處,不使人知,待等天年纔授與兒子。從來財主家往往有此。正是: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鏡花緣》第一二回:「毋得奢華,多留餘地,所謂『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如此剴切勸諭,奢侈之風,自可漸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