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吹毛求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傷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4>,不洗垢而察難知5>。不引繩之外,不推繩之內;不急法之外,不緩法之內。守成理,因自然。禍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愛惡。榮辱之責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注解〕 (1) 法術:戰國時代法家所謂「法」與「術」的合稱,亦可統指法家的學術。法,指國家規定賞罰的律令。術,指君王統御臣下的方法、策略。 (2) 權衡:稱量輕重的工具。比喻為衡量事物價值的標準。權,秤錘。衡,秤杆。 (3) 逆:違背、不順從。 (4) 疵:毛病、缺點。 (5) 洗垢察難知:洗淨汙垢後,再細察難知的痕跡。義猶「吹毛求疵」、「洗垢求瘢」。〔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慎子》逸文
守株伺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拘泥守成,不知變通或妄想不勞而獲。參見「守株待兔」條。《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傳》:「世易俗異,事埶舛殊,不能通其變,而一度以揆之,斯契船而求劍,守株而伺兔也。」
團體盲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且自認做了一個很好的決策。 對於班級經營的主要啟示 一、危機處理預演 教師在班級經營此領域不能墨守成規,誤以為以前這樣作沒事就永遠不會有事。而應該跳脫內團體、外團體的框框,針對可能出現的偶發狀況,預演像是學生緊急意外事故之類的危機處理模式。 二、學生團體盲思之心理分析 以下四點團體盲思之心理分析是值得教師去反思學生為什麼會有「超乎預期的言行」:1.個性弱化和責任分散:有團體做掩護,因不必對自己行動負太多責任,而容易盲目。2.歷程損失和團體壓力:有能力成員在團體中地位低,其意見不被重視,且害怕別人批判,人微言輕乾脆沉...
一成不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一經形成即不可改變。參見「一成不變」條。《明史.卷三一.曆志一》:「夫天之行度多端,而人之智力有限……惟合古今人之心思,踵事增修,庶幾符合。故不能為一成不易之法也。」後用來比喻墨守成規,不知變通。
養虺成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虺,毒蛇。養虺成蛇指飼養毒蛇,遺留後患。比喻縱容仇敵,而留下後患。《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君遂設辭,不欲使進,議者怪之」句下裴松之注引《魏略》載魏三公奏曰:「又文、景守成,忘戰戢役,驕縱吳、楚,養虺成蛇,既為社稷大憂,蓋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魏書.卷七七.高崇傳》:「且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今若還師,令顥重完守具,徵兵天下,所謂養虺成蛇,悔無及矣。」
樂極生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月亮過了滿月,就會開始缺損。這也就是所謂的物極必反,因此凡事應力求合於中庸之道,凡事適可而止,才能守成。」後來「樂極生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歡樂到了極點,轉而發生悲哀。
披毛求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傷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4>,不洗垢而察難知5>。不引繩之外,不推繩之內;不急法之外,不緩法之內。守成理,因自然。禍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愛惡。榮辱之責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注解〕 (1) 法術:戰國時代法家所謂「法」與「術」的合稱,亦可統指法家的學術。法,指國家規定賞罰的律令。術,指君王統御臣下的方法、策略。 (2) 權衡:稱量輕重的工具。比喻為衡量事物價值的標準。權,秤錘。衡,秤杆。 (3) 逆:違背、不順從。 (4) 疵:毛病、缺點。 (5) 洗垢察難知:洗淨汙垢後,再細察難知的痕跡。義猶「吹毛求疵」、「洗垢求瘢」。〔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慎子》逸文
樂極悲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月亮過了滿月,就會開始缺損。這也就是所謂的物極必反,因此凡事應力求合於中庸之道,凡事適可而止,才能守成。」後來「樂極生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歡樂到了極點,轉而發生悲哀。
吹毛索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傷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4>,不洗垢而察難知5>。不引繩之外,不推繩之內;不急法之外,不緩法之內。守成理,因自然。禍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愛惡。榮辱之責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注解〕 (1) 法術:戰國時代法家所謂「法」與「術」的合稱,亦可統指法家的學術。法,指國家規定賞罰的律令。術,指君王統御臣下的方法、策略。 (2) 權衡:稱量輕重的工具。比喻為衡量事物價值的標準。權,秤錘。衡,秤杆。 (3) 逆:違背、不順從。 (4) 疵:毛病、缺點。 (5) 洗垢察難知:洗淨汙垢後,再細察難知的痕跡。義猶「吹毛求疵」、「洗垢求瘢」。〔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慎子》逸文
吹毛取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傷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4>,不洗垢而察難知5>。不引繩之外,不推繩之內;不急法之外,不緩法之內。守成理,因自然。禍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愛惡。榮辱之責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注解〕 (1) 法術:戰國時代法家所謂「法」與「術」的合稱,亦可統指法家的學術。法,指國家規定賞罰的律令。術,指君王統御臣下的方法、策略。 (2) 權衡:稱量輕重的工具。比喻為衡量事物價值的標準。權,秤錘。衡,秤杆。 (3) 逆:違背、不順從。 (4) 疵:毛病、缺點。 (5) 洗垢察難知:洗淨汙垢後,再細察難知的痕跡。義猶「吹毛求疵」、「洗垢求瘢」。〔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慎子》逸文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