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5.39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風馳電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王曰:「請問其目。」太公曰:「腹心一人,主潛謀應卒,揆天消變,總攬計謀,保全民命。謀士五人,主圖安危,慮未萌,論行能,明賞罰,授官位,決嫌疑,定可否。……通糧四人,主度飲食、蓄積,通糧道,致五穀,令三軍不困乏。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馳電掣,不知所由1>。 〔注解〕 (1) 不知所由:不知道從何處而來。
分甘共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安危與共
在此一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敗決定於此次行動。多含有意志堅決,而不畏生死。《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國家安危,在此一舉。」《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國家安危,在此一舉。」
風馳電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王曰:「請問其目。」太公曰:「腹心一人,主潛謀應卒,揆天消變,總攬計謀,保全民命。謀士五人,主圖安危,慮未萌,論行能,明賞罰,授官位,決嫌疑,定可否。……通糧四人,主度飲食、蓄積,通糧道,致五穀,令三軍不困乏。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馳電掣,不知所由1>。 〔注解〕 (1) 不知所由:不知道從何處而來。
虢滅虞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虢國、虞國相互依存,虢國滅亡,虞國也隨之而亡。典出《左傳.僖公五年》。後用以比喻兩國或相互依存的事物安危與共,利害相關。晉.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夫虢滅虞亡,韓并魏徙,此皆前鑒之驗,後事之師也。」
風馳電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王曰:「請問其目。」太公曰:「腹心一人,主潛謀應卒,揆天消變,總攬計謀,保全民命。謀士五人,主圖安危,慮未萌,論行能,明賞罰,授官位,決嫌疑,定可否。……通糧四人,主度飲食、蓄積,通糧道,致五穀,令三軍不困乏。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馳電掣,不知所由1>。 〔注解〕 (1) 不知所由:不知道從何處而來。
民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民對關係國家、民族安危或走向所表現的意志力。[例]國難當前,提振民氣為當前第一要務。
遠水難救近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緩不濟急。《隋唐演義》第九一回:「但潼關既陷,長安危甚,賊勢方張,漸逼京師,外兵未能遽集,所謂遠水難救近火。」也作「遠水不救近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忽視。《後漢書.卷五二.崔駰傳》:「習亂安危,怢不自睹。」《文選.王襃.四子講德論》:「故美玉蘊於碔砆,凡人視之怢焉。」
集翠成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勝之善,而桀有運非之名,則得人與失人也。故廊廟之材,蓋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蓋非一狐之皮也。治亂安危,存亡榮辱之施,非一人之力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