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8.87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刺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一種古代治病的方法。《韓非子.安危》:「聞古扁鵲之治其病也,以刀刺骨。」
基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根本、最重要的。《漢書.卷八五.谷永傳》:「是以明王愛養基本,不敢窮極,使民如承大祭。」《舊唐書.卷八七.魏玄同傳》:「任人者,誠國家之基本,百姓之安危也。」
電掣風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王曰:「請問其目。」太公曰:「腹心一人,主潛謀應卒,揆天消變,總攬計謀,保全民命。謀士五人,主圖安危,慮未萌,論行能,明賞罰,授官位,決嫌疑,定可否。……通糧四人,主度飲食、蓄積,通糧道,致五穀,令三軍不困乏。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馳電掣,不知所由1>。 〔注解〕 (1) 不知所由:不知道從何處而來。
腹無點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胸無點墨」。見「胸無點墨」條。01.宋.吳潛《許國公奏議.卷四.奏論國家安危理亂之源與君子小人之界限》:「斯得縱非全名之士,不猶愈於腹無點墨,面有甲顏,淟涊依違,嘗糞舐痔之鑑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拍手、鼓掌。《呂氏春秋.仲夏紀.古樂》:「有倕作為鼙鐘磬……帝嚳乃令人抃。」漢.高誘.注:「兩手相擊曰『抃』。」《宋書.卷六四.何承天傳》:「曉示安危,居以樂土,宜其歌抃就路,視遷如歸。」
舟中敵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船的人都成了仇敵。語本《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比喻親信叛離。唐.陸贄〈論關中事宜狀〉:「是知立國之安危在勢,任事之濟否在人。勢苟安,則異類同心也;勢苟危,則舟中敵國也。」
明若觀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洞若觀火」。見「洞若觀火」條。01.隋.佚名〈檄陳尚書江總等文〉:「遂古成敗之機,近代安危之跡,照同懸鏡,明若觀火,無待指南,自應神悟。」02.唐.陸贄〈奉天論前所答奏未施行狀〉:「多同於善則功多,甚同於惡則禍甚,善惡從類,端如貫珠,成敗象行,明若觀火,此歷代之元龜也。」 
披瀝肝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坦誠相待,忠貞不二。唐.劉蕡〈對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策〉:「或有以繫安危之機,兆存亡之變者,臣請披瀝肝膽。」也作「剖肝瀝膽」、「批肝露膽」、「披露肝膽」、「披肝瀝膽」、「披肝掛膽」、「隳肝瀝膽」、「瀝膽墮肝」、「瀝膽披肝」、「瀝膽抽腸」。
俱傷兩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前後左右者日益親,則忠臣碩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勢日益孤。勢孤,則懼禍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1>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禍患伏於帷闥2>,則嚮之所謂可恃者,乃所以為患也。患已深而覺之,欲與疏遠之臣圖左右之親近,緩之則養禍而益深,急之則挾人主以為質3>,雖有聖智不能與謀,謀之而不可為,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則俱傷而兩敗。故其大者亡國,其次亡身,而使姦豪得借以為資而起,至抉其種類,盡殺以快天下之心而後已。此前史所載宦者之禍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注解〕 (1) 把持者:指宦官。 (2) 帷闥:張帷之門,比喻近處。闥,音ㄊㄚˋ,門。 (3) 質:音ㄓˋ,用財物或人作為抵押。
集腋為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勝之善,而桀有運非之名,則得人與失人也。故廊廟之材,蓋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蓋非一狐之皮也。治亂安危,存亡榮辱之施,非一人之力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