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8.85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竅不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朝末年,紂王沉溺酒色,設酒池肉林,不理朝政,殺害許多直言進諫的忠臣,導致國勢危在旦夕。紂王的叔父比干,是當時的賢人,他看到紂王如此荒淫無道,十分痛心,便勸諫他力圖振作,遠離酒色,造福天下百姓。紂王不聽,反而以賢人的心七竅皆通的傳說為藉口,要借比干之心來看看,便將比干處以挖心酷刑。孔子針對這段歷史,很感嘆地說:「紂王的心智如果有一竅可通,比干就不會死了。」由此說明,為政者如果心智昏昧不明,便是國家滅亡的主要原因。後來「一竅不通」這句成語,就從《呂氏春秋.貴直論.過理》中所載的孔子的這段話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或對某事完全不懂。
對酒當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對著酒應當高歌。語出漢.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原用以感嘆人生苦短,要及時有所作為。後亦指應當及時行樂。宋.郭應祥〈減字木蘭花.棲鸞高士〉詞:「棲鸞高士,文采風流誰得似。年德雖高,對酒當歌氣尚豪。」《鏡花緣》第七八回:「遊玩一事既已結過,此刻是對酒當歌,我們也該行個酒令,多飲兩杯了。」
為人作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為貧女感嘆只能為別人縫製嫁衣,後比喻徒然為他人辛苦。語本唐.秦韜玉〈貧女〉詩。[例]這件事看來是為人作嫁,得不到什麼好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感嘆、勸阻等語氣。在《楚辭.招魂》中常見。《楚辭.宋玉.招魂》:「魂兮歸來,南方不可以止些。」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三.辯證》:「楚詞招魂尾句皆曰『些』。今夔峽、湖湘及南北江獠人凡禁咒句尾皆稱『些』。此乃楚人舊俗。」
苦盡甘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侮而棄家投軍。後來劉知遠終於建立了功業,入贅岳節度使家,又將昔日的糟糠妻三娘接回。三娘被接到劉府中,感嘆道:「受辛懃打罵也甘心,又爭知卻有今日。劉郎豪貴,獨掌九州元帥,方知是苦盡甘來,自古道果無虛矣。」丈夫離家的十三年,她從未想過自己會有撥雲見日的一天,但仍是苦守寒窯,不曾放棄。話中「苦盡甘來」四字,道盡這段日子裡的一切苦楚。「苦盡甘來」這句成語便是用來指艱難困苦的境遇已經結束,轉而逐步進入佳境。
望之卻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以幾何原本、農政全書等最著。當時明朝政局混亂,黨爭造成朝政敗壞,國力日衰。徐光啟看到這種情形,便感嘆地表示,黨爭耗費了士大夫的精力和才智,而對國家社會毫無幫助,而且同黨之人對彼此的陋行姑息容忍,更叫他每次想到就非常痛心,看到了就退縮不前,不願與之同流合污。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七》:「今藏園、甌北兩才子詩,鬥險爭新,余望而卻步。」則以「望而卻步」形容蔣士銓、趙翼的詩太過艱澀難懂,令人讀了就會退卻害怕。「望而卻步」一般用來形容危險或能力不及的事,令人見了就退卻不前。
慨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感嘆、感慨、感喟
袖手旁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詔書未到柳州,柳宗元就已病死,時年僅四十七歲。柳宗元的才華洋溢,抱負卻不得伸展,讓身為好友的韓愈十分感嘆,在給好友的祭文之中,韓愈寫道:「這種情形就像不善於鑿木的人,偏讓他去鑿木,結果弄得指頭流血,滿頭大汗;但是技藝純熟的大匠卻只能縮手袖間,站在旁邊觀看。你的文章才華如此出色,反而不被重用;卻讓我們這些人,掌握了朝廷大權。」對於柳宗元一生懷才不遇,發出了沉重的嘆息。後來「袖手旁觀」這句成語就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置身事外,不予過問。
慨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感嘆的樣子。《荀子.宥坐》:「孔子慨然歎曰:『嗚呼!上失之,下殺之,其可乎!』」《三國演義》第一回:「當日見了榜文,慨然長歎。」
翻雲覆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杜甫是唐代著名詩人,他的詩作博大雄渾,因此有「詩聖」之稱。杜甫雖然做過左拾遺、工部員外郎等官,但在政治上始終不得志,中年後過著坎坷流離的生活。〈貧交行〉就是在貧困時所作,感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第一句「翻手作雲覆手雨」,說時人翻過手來是雲,覆過手去是雨,形容人心變換無常。富貴時人人巴結,落魄時無人理會,已經沒有像春秋時的管仲和鮑叔牙那樣相知相交的深厚情誼了。後來「翻雲覆雨」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常用來形容人反覆無常,如:宋.黃機〈木蘭花慢.問功名何處〉詞:「世事翻雲覆雨,滿懷何止離憂。」後來衍生出玩弄手段之意,如元.喬吉《揚州夢》第四折:「你不合打鳳牢龍,翻雲覆雨,陷人坑阱。」到了近代,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