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54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溘然長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解釋3 3.故事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4.2 相反5 5.例句 1.出處 楚辭九張惜往日:「寧溘死而流亡兮。」 2.解釋 謂人死亡。 3.故事 <<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 撒手塵寰、一瞑不視、與世長辭 相反 長生不老 5.例句 昨天還見他容光煥發,今天竟然溘然長逝,不禁令然感嘆世事無常。
推波助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作「吹波助瀾」。南朝宋詩人鮑照,文詞贍逸,詞采華麗,文章中常表現出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典源所收的內容,節錄自〈觀漏賦〉,是他看到計時的刻漏,一時興起的感嘆之作。其中「時不留乎激矢,生乃急於走丸。既河源之莫壅,又吹波而助瀾」四句的大意是:時間的消逝就像激射而出的箭一樣快,而人事轉變比滾動的丸珠還迅速。如同河流的源頭不會阻塞,又因為風吹的關係,掀起更大的波浪。後來「推波助瀾」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推動鼓勵;亦用於比喻從旁鼓動,使事態擴大。
以貌取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久了才知道他的品行與容貌不相稱。而宰予雖然談吐不凡,但相處久了才知道他的智慧與辯才不相稱。因此孔子感嘆道:「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史記》和《韓非子》對澹臺滅明的記載雖然完全相反,但最後孔子的結論卻是相同的,就是如果以容貌來判斷一個人的品行、才能,就會像對子羽一樣,產生誤判;如果以談吐來衡量一個人的智慧,就會像對宰予一樣,產生誤判。後來「以貌取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以容貌儀表作為評斷或選取人才的標準。
青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果實生澀未成熟。如:「這些李子還未成熟,嚐起來十分青澀。」
2.形容人幼稚不成熟。如:「經過社會的洗禮,他已走出青澀的歲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何等、如何。表疑問、感嘆的語氣。如:「多好」、「多高」、「帶大一個孩子是多麼不容易啊!」
進退維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是最早的詩歌總集,採集周初至春秋中葉五百年間的歌謠作品和宗廟樂章,非一時一地一人所作,共三百零五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雅」有嚴正、高貴的意思,所以雅樂亦即正樂,有別於民間歌謠。大雅是用於朝會的樂歌,小雅則是用於宴饗的樂歌。〈桑柔〉一詩相傳是周大夫芮伯所作,指責周厲王親近小人,施行暴政,以至於是非顛倒,民風敗壞,招來外侮,禍國殃民。本段乃作者自傷其處境之語,他感嘆的說道:「看啊!那樹林裡的鹿群,是多麼的友愛而快樂。我卻不然,朋友之間,不僅無法相勉為善,還互相猜忌。人們不是常說『前後都無路可走』,我現在就是這樣的處境啊!」後來「進退維谷」被用來形容前進後退都無路可走的處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感嘆、驚訝等語氣。如:「吔!你這麼做,真叫人吃驚!」
風燭殘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燭殘年」係由「風燭」及「殘年」二語詞組合而成。 「風燭」即「風中之燭」,意指燈燭在風中搖晃,隨時都有可能被吹滅,比喻身體孱弱,生命即將消逝。 「風燭」一詞見於古辭〈怨詩行〉,此詩內容為感嘆人的生命脆弱而短暫,隨時光流轉,頃刻間就如風中的燭火,岌岌可危。 「殘年」則見於《列子.湯問》中一則愚公移山的故事。相傳太行、王屋兩山本在河南、漢水之間,愚公住在兩山之北,兩座大山的阻擋使他出入非常不便。高齡九十的他,於是率領著家人,一鏟一鏟地想把山鏟平。住在附近的智叟看了,笑著阻止他說:「你真傻啊!你以為自己還能活多久?別說把山剷平,我看你連稍微毀損它的能力都沒有。」愚公聽了並不為所動,仍是繼續堅持下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表示感嘆的語氣。多用於文言文中。相當於「啊」、「吧」。漢.武帝〈詔賢良〉:「未知所濟,猗歟!偉歟!」宋.蘇軾〈留侯論〉:「嗚呼!此其所以為子房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於句末,表示疑問或感嘆的語氣。同「耶」。《莊子.養生主》:「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史記.卷六一.伯夷傳》:「儻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